茅盾的著名散文《白楊禮讚》讚美了生長在西北高塬上那傲然挺立的白楊樹。白楊樹之所以能在幹旱、風沙大的黃土高塬上存活和茁壯成長,是因為(wei) 根係牢牢地、深深地紮進土壤裏。我們(men) 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工作之所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是因為(wei) 有人民群眾(zhong) 這一豐(feng) 厚肥沃的土壤和堅實根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民為(wei) 本、以人為(wei) 本,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導向。”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本質上是群眾(zhong) 工作。隻有努力貫徹落實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接好地氣,才能使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獲得不竭的活力源泉。
接地氣,首先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導向。要大力宣傳(chu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偉(wei) 大奮鬥和火熱生活,多宣傳(chuan) 報道人民群眾(zhong) 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在全社會(hui) 唱響昂揚向上的正氣歌。尊重人民主體(ti) 地位和首創精神,虛心向群眾(zhong) 學習(xi) ,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身上汲取營養(yang) 和智慧。
接地氣,必須準確把握人民群眾(zhong) 的現實需求。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者要關(guan) 心群眾(zhong) 冷暖,親(qin) 身體(ti) 驗群眾(zhong) 酸甜,俯身傾(qing) 聽群眾(zhong) 意見,真正弄清楚群眾(zhong) 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認真研究不同群眾(zhong) 的思想文化需求,根據不同區域、行業(ye) 、職業(ye) 的實際以及不同群眾(zhong) 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開展工作,及時回應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為(wei) 群眾(zhong) 解疑釋惑。
接地氣,要持之以恒轉變作風。實踐是最好的課堂,群眾(zhong) 是最好的老師。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者隻有走出高樓大廈、文山會(hui) 海,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zhong) ,方能掌握生動鮮活的第一手材料,掌握大量豐(feng) 富真實的素材,真正把握社會(hui) 發展的脈搏。可以說,下基層越深入,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者越能準確把握群眾(zhong) 的利益關(guan) 切;接地氣越經常,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越能贏得群眾(zhong) 信賴、歡迎和認可。
接地氣,就要大刀闊斧改進文風。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要吸引人,就要力戒居高臨(lin) 下、照搬照抄的空洞說教,摒棄語言生硬、形式刻板的模式套路。要善於(yu) 從(cong) 老百姓的視角,說老百姓的語言,寫(xie) 老百姓的感受,回答老百姓關(guan) 注的問題。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些說教訓導;多一些鮮活實例,少一些空話套話,讓作品生動鮮活,具有較強的吸引力、親(qin) 和力、感染力,讓群眾(zhong) 有興(xing) 趣、看得懂、聽得進,產(chan) 生共鳴。
隻有接地氣,才有真底氣。麵對時代的召喚,廣大宣傳(chuan) 思想工作者要認清職責、不辱使命,更加自覺地為(wei) 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