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31日,由我院教授、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鄧大鬆牽頭組織撰寫(xie) 的《中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報告2013》在武漢正式發布。報告圍繞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這一重大課題,提出了許多具有參考價(jia) 值的重要成果。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hui) 和法製委員會(hui) 委員,全國總工會(hui) 原書(shu) 記處書(shu) 記、黨(dang) 組成員李濱生,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司副司長盧海元,武漢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駱鬱廷,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廳黨(dang) 組成員、總會(hui) 計師高忻等在發布會(hui) 上致辭。
盧海元高度肯定該報告所具備的理論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倡導專(zhuan) 家學者貼合實際展開研究,形成中國特色,保持理論獨立。
高忻表示,以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為(wei) 代表,一批思想活躍、專(zhuan) 業(ye) 精湛的研究團隊集聚湖北,為(wei) 湖北省社會(hui) 保障製度發展和完善獻計獻策,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駱鬱廷向與(yu) 會(hui) 人員介紹了具體(ti) 承擔本次撰寫(xie) 工作的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社會(hui) 保障與(yu) 民生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的情況。他說,成熟的編寫(xie) 經驗、穩定的研究團隊、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成果應用,為(wei) 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利條件。他表示學校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團隊開展研究,鼓勵他們(men) 求真務實、勇於(yu) 創新、多出精品。
鄧大鬆教授對報告成果作了全麵介紹。該報告按照“總報告加分報告”的編寫(xie) 體(ti) 例,在大量而廣泛的社會(hui) 調研基礎上,運用定量研究與(yu) 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了一係列重要的研究結論與(yu) 政策建議。總報告係統闡述了社會(hui) 保障公平、可持續等概念在中國的形成曆程、基本內(nei) 涵、現實意義(yi) ,通過分析中國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hui) 救助製度等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政策措施。分報告圍繞“社會(hui) 福利”“養(yang) 老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整合”“醫療保險”“軍(jun) 人社會(hui) 保障”“社會(hui) 保險經辦管理與(yu) 社會(hui) 福利”“社會(hui)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住房公積金管理模式”等七個(ge) 方麵展開論述,形成七個(ge) 單獨的研究報告。
據了解,《中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報告2013》,是教育部哲學社會(hui) 科學係列發展報告首批建設項目“中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報告”的重要研究成果,由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暨南大學、軍(jun) 事經濟學院等“社會(hui) 保障與(yu) 民生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的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和學者共同攻關(guan) 完成。
該成果發布會(hui) 還有來自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司、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社會(hui) 保障能力建設中心、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hui) 、民政部社會(hui) 救助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清華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暨南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遼寧大學、軍(jun) 事經濟學院、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世界杯直播网等近三十家單位的領導專(zhuan) 家和學者出席。
該成果發布會(hui) 受到了社會(hui) 公眾(zhong) 和新聞媒體(ti) 的廣泛關(guan) 注,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社等二十餘(yu) 家媒體(ti) 記者到會(hui) 對新聞發布會(hui) 進行了報道。同時,中國勞動保障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等五十餘(yu) 家網站媒體(ti) 都對該發布會(hui) 進行了詳細深入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