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武漢大學隆重舉(ju) 辦了“社會(hui) 保障與(yu) 社會(hui) 安全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度工作會(hui) 議。協同單位的專(zhuan) 家、學者根據《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等文件的精神,對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情況及2013年工作進展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並商談了2014年的工作安排。
武漢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駱鬱廷,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馬淑傑,世界杯直播网黨(dang) 委書(shu) 記尤傳(chuan) 明、副院長嚴(yan) 雙伍,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鄧大鬆,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出席了本次會(hui) 議。同時出席本次會(hui) 議的還有協同高校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邊恕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波教授、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彭浩然副教授,以及協同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書(shu) 記處書(shu) 記李濱生、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司副司長盧海元、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研究處研究室處長常品超、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社會(hui) 保障能力建設中心處長楊曉燕等。
武漢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駱鬱廷教授首先發表了致辭,介紹了國家建設2011計劃的基本情況,指出協同創新中心的目的是為(wei) 國家發展提供支持,需要瞄準國家重大需求,抓住關(guan) 鍵問題,然後再進行實質上的體(ti) 製機製協同。
隨後,世界杯直播网黨(dang) 委書(shu) 記尤傳(chuan) 明教授發表了致辭,說明了本次會(hui) 議的討論內(nei) 容,包括要對協同創新機製進行討論,按照國家平台標準來創建協同創新中心,並確定國家“重大需求”問題等。
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馬淑傑介紹了平台建設情況,以及2013年國家2011計劃的推進情況。
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鄧大鬆教授詳細介紹了協同創新中心的工作。首先,他闡釋了“社會(hui) 保障與(yu) 社會(hui) 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的發展曆程和名稱的由來。然後,他介紹了協同創新中心在培育組建以後主要開展的工作:完成了牽頭高校積極組織論證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目標、建設思路和建設任務;協同申報國家、教育部重大項目以及通過自設科研項目的形式開展科研合作和協同攻關(guan) ;起草了協同創新中心的相關(guan) 政策文件;與(yu) 協同高校和協同單位簽訂了《協同框架協議書(shu) 》;聘任了中心的專(zhuan) 職和兼職研究人員;起草了社會(hui) 安全管理專(zhuan) 業(ye) 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ang) 方案等;並協同召開了“中國社會(hui) 保障改革與(yu) 發展報告2012新聞發布會(hui) ”以及 “第三屆中國社會(hui) 救助研討會(hui) 暨中歐社會(hui) 救助政策比較研討會(hui) ”等學術會(hui) 議。隨後,他還介紹了目前協同創新中心設立的八個(ge) 方麵重大急需問題,具體(ti) 包括經濟發展水平與(yu) 社會(hui) 保障可持續發展、收入分配合理有序與(yu) 社會(hui) 保障權益公平等等。
接著,專(zhuan) 家、學者結合《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對協同創新中心重大急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討論。
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書(shu) 記處李濱生書(shu) 記認為(wei) 重大急需問題中涉及“社會(hui) 安全”的較少,並對急需問題的措辭提出相關(guan) 建議。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司盧海元副司長以養(yang) 老保險製度的頂層設計為(wei) 例,說明協同創新中心應通過製度的頂層設計來實現協同成效。高校應通過理論、製度創新來開展研究,以彌補實務部門的欠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波教授建議重大急需問題應從(cong) 理論、政策、評估三個(ge) 方麵來設置;建議協同創新中心運作要打破學科壁壘,建立起智庫、信息庫、人才庫和思想庫;建議對博士的培養(yang) 方案要與(yu) 傳(chuan) 統模式相區別。
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邊恕教授就體(ti) 製機製改革、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ang) 、服務社會(hui) 等方麵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建議通過校內(nei) 學科融合,校際聯合,學校與(yu) 政府、企業(ye) 聯合進行動態研究,打破壁壘。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彭浩然副教授建議應加強八個(ge) 重大急需問題的邏輯聯係,找到內(nei) 在關(guan) 聯的主線。
最後,駱鬱廷書(shu) 記對大會(hui) 進行了總結發言,要求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ang) 、科研創新、體(ti) 製機製改革等方麵都要協同,要在國家主管部門下開展工作,靠團隊的力量來研究,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共同完成。
社會(hui) 保障與(yu) 社會(hui) 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從(cong) 2012年7月開始醞釀、培育,經過數輪研討和多方努力,最終確定武漢大學牽頭,中山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遼寧大學3所高校為(wei) 核心協同單位,中華全國總工會(hui)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險司、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社會(hui) 保障能力建設中心、民政部社會(hui) 救助司、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保監會(hui) 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國家質檢總局等8個(ge) 實際部門為(wei) 主要參與(yu) 單位。協同創新中心旨在有效匯聚資源和要素,聯合國內(nei) 外高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等開展協同攻關(guan) ,共同推進研究社會(hui) 保障和社會(hui) 安全領域的重大理論與(yu) 現實問題,為(wei) 國家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