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長江高端智庫聯盟2025年工作會(hui) 議暨長江大調研學術協調會(hui) 在武漢大學成功舉(ju) 辦。會(hui) 議由長江高端智庫聯盟秘書(shu) 處(設在湖北省社會(hui) 科學院)主辦,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湖北政治建設研究院聯合承辦。會(hui) 議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來自長江沿線省(市)54家社會(hui) 科學院、高水平大學和新華分社的智庫聯盟專(zhuan) 家學者參加會(hui) 議。

開幕式由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院長馮(feng) 果主持。中共湖北省委宣傳(chuan) 部理論處處長劉超,武漢大學黨(dang) 委常委、副校長陸偉(wei) ,新華社湖北分社分黨(dang) 組成員、常務副總編輯李鵬翔,湖北省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組書(shu) 記徐豔國致辭。
劉超指出,召開長江高端智庫聯盟2025年工作會(hui) 議,共同探討構建長江流域高端智庫共同體(ti) ,協同研究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問題,體(ti) 現了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責任擔當;在長江沿線各省(市)同仁的大力支持下,聯盟涵蓋了高水平大學、新華社分社、社科院54家,鏈接範圍廣,匯聚國家高端智庫多,同時創新了智庫與(yu) 媒體(ti) 協同的模式,是重要創新;要通過此次會(hui) 議進一步完善運行機製、產(chan) 出高質量成果,真正把長江高端智庫對話打造成凸顯長江特色的高端論壇、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高層次合作平台。
陸偉(wei) 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關(guan) 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亟需充分發揮各方優(you) 勢,共同開展高水平研究,打造長江經濟帶發展學術高地。武漢大學作為(wei) 聯盟首家輪值理事長單位,將繼續發揮好教育、科技、人才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深度參與(yu) 並全力支持長江高端智庫聯盟建設,切實服務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李鵬翔指出,開展黨(dang) 政決(jue) 策谘詢服務是黨(dang) 中央賦予新華社的重要職責。新華社湖北分社將服務好聯盟各項工作任務,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係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擔當好研究宣傳(chuan) 闡釋責任,積極探索“學者+記者”的模式,為(wei)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輿論引導。
徐豔國強調,“長江高端智庫對話”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保留的重要論壇,是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撐平台。發起成立長江高端智庫聯盟就是要匯聚高端智力資源,構建長江流域高端智庫共同體(ti) ,為(wei)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提供智力支持。聯盟要秉持服務、共享、協調、提質的理念,真正發揮好智庫聯盟作用。他表示,湖北省社科院作為(wei) 聯盟秘書(shu) 處將持續深化服務,為(wei) 智庫專(zhuan) 家搭建平台、優(you) 化機製,推動研究提質增效,產(chan) 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聯盟工作會(hui) 議由湖北省社會(hui) 科學院黨(dang) 組成員、副院長鄧為(wei) 主持。長江高端智庫聯盟秘書(shu) 處辦公室鄒光、王薇薇分別報告聯盟工作以及“長江大調研”相關(guan) 安排。聯盟將圍繞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實施開展縱貫長江流域的大調研,協調各成員單位開展協同研究,為(wei) 舉(ju) 辦“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5”係列活動提供智力、學術和專(zhuan) 家支撐。
長江大調研學術協調會(hui) 由世界杯直播网院長、湖北政治建設研究院院長劉偉(wei) 主持。聯盟54家成員單位的領導、專(zhuan) 家在現場和線上圍繞完善合作機製、協同研究、聯合調研、成果轉化以及如何高規格辦好“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5”進行了充分交流。
長江高端智庫聯盟於(yu) 2024年11月成立,由湖北省社會(hui) 科學院、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新華社湖北分社、浙江大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南京大學長江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複旦大學發展研究院、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等7七家單位共同發起,成員超50家,涵蓋長江流域的社會(hui) 科學院智庫、高校智庫和媒體(ti) 智庫,旨在聚合長江流域智庫資源,構建高端智庫共同體(ti) ,為(wei)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供稿:高源,周晨曉;供圖:賈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