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精神,按照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實施方案的安排,學院黨(dang) 委於(yu) 12月12日下午邀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上一堂課”專(zhuan) 家講師團成員、學院副院長、國際關(guan) 係學係教授阮建平以“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實踐探索”為(wei) 題,麵向學院全體(ti) 院領導班子成員、全體(ti) 教職工黨(dang) 員、離退休教職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學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黨(dang) 員代表作專(zhuan) 題輔導報告,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梁濤主持專(zhuan) 題輔導報告會(hui) 。

阮建平教授把“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與(yu) “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結合起來,從(cong) 內(nei) 容邏輯、研究方法和主體(ti) 價(jia) 值分析了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述了中國發展戰略與(yu) 加強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ti) 係現代化建設的邏輯必要性。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阮建平教授談到要將邏輯與(yu) 曆史相結合,做到“三讀”:“一讀”指理解理論的文本內(nei) 容(邏輯);“二讀”指理解理論目的(價(jia) 值);“三讀”指理解理論的社會(hui) 背景(動力)。由此,阮建平教授進一步提出要從(cong) “社會(hui) 思想維度:對理想社會(hui) 的追求(價(jia) 值)”、“社會(hui) 運動維度:對社會(hui) 問題的改造(路徑)”與(yu) “社會(hui) 製度維度:對理想架構的摸索(方式)”三個(ge) 維度出發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yi) 。
關(guan) 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阮建平教授論證了“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的邏輯性依據(行在哪裏)、方法論依據(怎樣做到)與(yu) 主體(ti) 性依據(對誰而言)。他從(cong) 馬克思對鴉片戰爭(zheng) 的論述為(wei) 例,談到了馬克思對被壓迫民族的關(guan) 心,從(cong) 而進一步引出了馬克思對民族衝(chong) 突與(yu) 世界和平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實踐有哪些?阮建平教授指出,“理論在一個(ge) 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jue) 定於(yu) 理論滿足這個(ge) 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誕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他從(cong) “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之冬”,論述了國家能力的重要性。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關(guan) 鍵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會(hui) 後,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梁濤在點評中指出,此次主題教育輔導報告會(hui) 既有全局視野、曆史縱深,又有鮮活事例、深邃思考。通過此次報告會(hui) ,學院黨(dang) 務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得以豐(feng) 富提高,學院各位專(zhuan) 家學者的思想進行了交流與(yu) 碰撞,學院全體(ti) 教職工黨(dang) 員、離退休教職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學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黨(dang) 員代表更是再次有幸感受到代表學院“走出去”、在學校乃至省內(nei) 宣講活動中進行宣講的專(zhuan) 家學者的風采。(黨(dang) 政辦公室供稿、信息數據中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