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晚七點,武漢市教育局副局長、武漢市創業(ye) 導師團團長田文江博士應邀來到我院,在310多媒體(ti) 教室,給政管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wei) “大學生創業(ye) ”的精彩講座。勞動與(yu) 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業(ye) 楊海文老師主持講座。

田博士首先分析了大學生就業(ye) 現狀,並用“微笑曲線”向同學們(men) 闡釋了現在大學生就業(ye) 呈現出的“兩(liang) 邊高、中間低” 的現象——重點大學學生和中職中專(zhuan) (有專(zhuan) 門技能)的學生比較好就業(ye) ,而二本、三本及大專(zhuan) 學生的就業(ye) 情況比較嚴(yan) 峻。田還認為(wei) 當今就業(ye) 存在三個(ge) 方麵的問題。一是有業(ye) 不就。有些大學畢業(ye) 生,因為(wei) 依賴父母或家庭,畢業(ye) 之後有業(ye) 不就。二是有業(ye) 難就。社會(hui) 上有很多崗位確實需要大量人才,但待業(ye) 者的學曆、技能等方麵與(yu) 用人單位對接不上,好比圓插頭無法與(yu) 扁插座對接一樣。 三是無業(ye) 可就。目前有大量的人在找“飯碗”,但社會(hui) 上能夠提供的“飯碗”卻是有限的,如果沒有一個(ge) 不斷造出新“飯碗”的體(ti) 係,“無業(ye) 可就”的局麵就難以改善。因此,田博士提出了大學生創業(ye) 對個(ge) 人及社會(hui) 的重要性。
那麽(me) ,是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ye) ?田博士從(cong) 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認為(wei) 大學生創業(ye) 同樣需要進行“人職匹配”的測試及評估,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創業(ye) 。至於(yu) “創什麽(me) 業(ye) ”,田博士獨創性地提出,“由於(yu) 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因此商機也是無窮”的觀點,並娓娓道出被自己視為(wei) “知識產(chan) 權”的使商機成為(wei) 創業(ye) 項目的衡量標準——“三高兩(liang) 低一長一短”評價(jia) 法。田博士還通過真實的人和事,如宏基集團創始人施振榮、蒙牛乳業(ye) 集團的創始人牛根生、“愛國者”的創始人馮(feng) 軍(jun) 等成功企業(ye) 家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men) 創業(ye) 者不僅(jin) 要懂得創業(ye) 實戰要領——企業(ye) 做強好於(yu) 做大,更要懂得分享,實現多贏,保證企業(ye) 的可持續發展;“賺錢是創業(ye) 的起點,回報社會(hui) 才是創業(ye) 的終點”等富含深刻哲理又具有實用價(jia) 值的名言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著,田博士用其構建的“ESIB”模型向同學們(men) 闡明了窮人與(yu) 富人的區別,並針對大學生的成功“80%靠情商,20%靠智商”的事實,倡導樹立“終身學習(xi) ”的理念,並將一句“雖然沒有成為(wei) 富人後代的運氣,但是我們(men) 擁有成為(wei) 富人祖先的機會(hui) ”送給大家,鼓舞青年大學生不斷拚搏,實現自己的創業(ye) 夢。
(趙青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