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政治學深度工作坊第3期成功舉辦-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新)
您的位置: 首頁 > 正文
    學術活動
    珞珈政治學深度工作坊第3期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3/04/03 08:30:45來源: 瀏覽次數:

    2023年3月29日,世界杯直播网主辦的珞珈政治學深度工作坊第3期成功舉(ju) 辦,主題為(wei) “中國古代政治的觀念鏡像”。世界杯直播网的田可與(yu) 付小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羅雪飛以及平頂山學院的胡勇等四位學者分別作了精彩報告。本次工作坊通過騰訊會(hui) 議以線上研討的方式進行,由學院馮(feng) 先祥老師主持,參加者有學院院長劉偉(wei) 老師,學院部分教師、碩博研究生,以及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河南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等20餘(yu) 所高校的師生同仁,共90餘(yu) 人。

    工作坊伊始,馮(feng) 先詳老師簡要介紹了第3期珞珈政治學深度工作坊的主題,並對工作坊的議程和會(hui) 議要求進行了說明。在本次工作坊的上半場,學院田可博士後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羅雪飛老師分別作了報告。田可博士後報告的主題為(wei) 《“牛繼馬後”讖言與(yu) 中古正統問題析論》。在梳理既有關(guan) 於(yu) “牛繼馬後”讖言研究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三個(ge) 方麵的問題:是誰製作並利用了“牛繼馬後”讖言;“牛繼馬後”讖言的創作目的是什麽(me) ,是否達到了這一目的;“牛繼馬後”讖言如何成為(wei) 了北朝正統論的依據,其內(nei) 涵是否發生過變化。針對上述三個(ge) 方麵問題,他做了兩(liang) 點工作,一是將“牛繼馬後”讖言的產(chan) 生時間推定在東(dong) 晉時期,具體(ti) 為(wei) 桓溫時期;二是討論“牛繼馬後”讖言與(yu) 北朝正統論的相關(guan) 問題,並聚焦於(yu) 北魏曆史的書(shu) 寫(xie) 。在論證環節,他引述了《晉書(shu) 》《建康實錄》《魏氏春秋》等史料中關(guan) 於(yu) “牛繼馬後”讖言的記載,提出“牛繼馬後”讖言出現在司馬懿時代無法自圓其說,該讖言應是在桓溫逐步崛起過程中出現的,尤其可能出現在他企圖進入中樞政權進而取代司馬氏的關(guan) 鍵時刻。緊接著,援引《舊唐書(shu) 》《崇文總目》等史料的記載,田可博士後指出唐人元行衝(chong) 利用了北魏受命之主的不確定,在《魏典》中將昭成帝什翼犍與(yu) “牛繼馬後”讖言相聯係,從(cong) 而成為(wei) 北魏王朝的受命之主,也使北魏與(yu) 漢晉曆史無縫銜接。

    (田可博士後作報告分享)

    羅雪飛老師的報告主題為(wei) 《德治的空間之維:“為(wei) 政以德”的空間難題》。羅老師首先從(cong) “為(wei) 政以德”作為(wei) 儒家政治思想的一個(ge) 重要標識著手,提出“為(wei) 政以德”思想如果落實為(wei) 具體(ti) 的政治過程,就無法逃避空間問題。通過引用《論語》《宅茲(zi) 中國》等論著,羅老師提出,“為(wei) 政以德”從(cong) 空間秩序結構來看,就表現為(wei) 一種以京師為(wei) 中心的差序格局,具有鮮明的京師中心色彩。緊接著,羅老師對“為(wei) 政以德”的空間特性進行了概括,指出政治性、等級性、非均勻性、無限延展性四種特性構成了“為(wei) 政以德”的空間表征。進一步地,借助相關(guan) 論述,羅老師提出“為(wei) 政以德”存在以下四個(ge) 空間難題:地形阻力多元難題、次第有序輻射難題、聖俗區隔永存難題以及邊界持續延展難題,這些難題從(cong) 不同方麵、不同角度對“為(wei) 政以德”的具體(ti) 展開構成了現實製約。最後,羅老師總結到,盡管存在以上空間難題,但是“為(wei) 政以德”要求統治者遵循“由中及外,自近者始”的行動路線,從(cong) 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具有擴張性的“為(wei) 政以德”空間難題。

    (羅雪飛老師作報告分享)

    在兩(liang) 位報告人作了精彩分享之後,曹龍虎老師進行了點評。他先充分肯定了兩(liang) 位報告人的研究成果,認為(wei) 不同於(yu) 傳(chuan) 統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人物思想脈絡梳理的方式,他們(men) 通過十分創新的角度,將政治思想史內(nei) 部非常有問題意識的議題提了出來,擴充了我們(men) 對於(yu) 傳(chuan) 統政治思想史的理解,幫助我們(men) 對於(yu) 政治學很多基礎性的問題有了新的感悟。緊接著,曹老師對兩(liang) 位報告人的研究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疑惑:一是關(guan) 於(yu) 田可博士後的敘述策略問題,曹老師舉(ju) 例了南京大學李恭忠老師關(guan) 於(yu) 康熙帝與(yu) 明孝陵的研究,提出能否采用一種過程式的論述方式,將論述邏輯更加清晰化;二是關(guan) 於(yu) 羅雪飛老師的研究縱深問題,曹老師舉(ju) 例了哈佛大學王裕華老師關(guan) 於(yu) 古代中國的研究,提出能否將研究內(nei) 容與(yu) 古代中國具體(ti) 治理實踐銜接得更加緊密一些。

    在本次工作坊的下半場,學院付小剛老師和平頂山學院的胡勇老師分別作了報告。付小剛老師報告的主題是《征服還是續統:以清初天命觀的構建與(yu) 演進為(wei) 視角》。作為(wei) 少數民族政權,清朝統治者是否代表蒙回藏等內(nei) 亞(ya) 非漢少數民族統治中國?換句話說,大清帝國是滿洲帝國,還是中華帝國。對上述問題的回答,付老師選擇從(cong) 清朝統治者關(guan) 於(yu) 天命觀的話語體(ti) 係建構入手,對清朝天命觀和儒家天命觀的關(guan) 係進行了深入討論。首先,付老師對傳(chuan) 統天命觀的要點進行了總結,包括“天至高無上”“天子承受天命”“天命靡常”“以德配天”“天人溝通”“天命”等十四個(ge) 要點。緊接著,付老師對努爾哈赤到康雍乾時期天命觀的構建與(yu) 演進進行了具體(ti) 分析,對清初統治者天命觀的內(nei) 容、特點與(yu) 階段變遷進行了歸納和總結,指出不同時期的統治者會(hui) 根據統治需要對天命觀進行相應的調整。最後,通過對比清朝天命觀與(yu) 以往儒家天命觀的要點,付老師提出,二者在“天為(wei) 主宰”“惟王受命”“天命靡常”“以德配天”四條主要原則上是基本重合的,清朝天命觀在建構過程中深受儒家天命觀的影響,儒家政治文化資源而不是內(nei) 陸亞(ya) 洲的政治文化資源在清朝國家建構中發揮了主要作用。

    (付小剛老師作報告分享)

    胡勇老師報告的主題是《論<易傳(chuan) >中的統治者形象》。以《十翼》和《帛書(shu) ·易傳(chuan) 》為(wei) 考察文本,運用政治學範疇和曆史主義(yi) 視角的分析方法,胡老師對《易傳(chuan) 》中的統治者形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從(cong) “大人”“君子”等《易經》中對統治者的稱謂入手,胡勇老師提出,《易傳(chuan) 》中對統治者的稱謂是不同的,主要表現為(wei) “聖人”“龍”“先王”“君”等,其中“聖人”頻頻出現,值得我們(men) 深入探討。胡老師指出,聖人的化身就是《乾》卦中的“龍”,而《周易》為(wei) 聖人所發明,是後世聖人的治國工具。對於(yu) “先王”,胡老師指出,先王擁有統治者地位,是政治製度的開創者,曆、禮、法、樂(le) 、教等諸項製度的發明者,是後世人君效法的榜樣。對於(yu) “君”,胡老師則指出,現實政治生活中擁有統治者之“位”的即為(wei) “君”。進一步地,胡老師從(cong) 君主地位、君臣關(guan) 係和馭人之術三個(ge) 方麵對《易傳(chuan) 》的君主觀展開論述,其中包括君主要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勢地位,要用功名利祿讓臣下為(wei) 自己服務。最後,胡老師總結到,《易傳(chuan) 》中統治者的最本質規定是聖人,曆史記憶是先王,現實體(ti) 現是人君(王),未來趨勢是皇帝,物化象征是龍,可以稱得上是“五位一體(ti) ”。

    (胡勇老師作報告分享)

    在兩(liang) 位報告人各自分享研究成果之後,張星久老師進行了總體(ti) 點評。他認為(wei) 四位報告人探討的議題都十分專(zhuan) 業(ye) ,富有啟發性,也表明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正在向精深的方向發展,直麵具體(ti) 的政治過程和曆史過程。在充分肯定田可博士後研究的基礎上,張星久老師提出能否將“牛繼馬後”讖言對現實政權合法性建構的影響以及對北魏國史書(shu) 寫(xie) 的影響聯係起來,在一個(ge) 更宏觀的曆史情境下對二者進行理解,並注意到北魏政權作為(wei) 少數民族政權對其接受、操縱“牛繼馬後”讖言的迫切性需要。針對羅雪飛老師的分享,張星久老師談到,羅老師把政治思想史和具體(ti) 的空間機製結合起來,思想史的研究不再是孤立的文本,比起一般的邏輯推演更具延展性和縱深性。同時,張星久老師指出,羅老師的研究可能需要在問題意識上更加明確聚焦,進一步提煉和凝聚。針對付小剛老師的分享,張星久老師認為(wei) 付老師的問題意識十分明確,不同階段的劃分讓人覺得耳目一新,並從(cong) 對傳(chuan) 統天命觀的歸納進行再精煉等方麵提出建議。最後,針對胡勇老師的分享,張星久老師認為(wei) 胡老師回到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原典”,將既有的經典文本吃透,十分值得肯定,並提出可以回到孔子的其它思想,或者結合其他後儒的討論對“聖人”等稱謂進行對比和深挖,從(cong) 而豐(feng) 富既有的研究成果。

    工作坊最後,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劉偉(wei) 院長從(cong) 本次工作坊的緣起、參與(yu) 情況以及重要意義(yi) 三個(ge) 方麵進行總結發言。首先,劉院長對本次工作坊的發起緣由進行了說明。他指出,中國古代政治製度史與(yu) 思想史研究是改革開放後武漢大學政治學研究的重要傳(chuan) 統,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在學界具有較為(wei) 廣泛的影響。因此,無論是從(cong) 學科建設來講,還是從(cong) 接續學術傳(chuan) 統來講,本次工作坊都很重要。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學院組織院係相關(guan) 研究方向的老師以及畢業(ye) 於(yu) 或曾執教於(yu) 武漢大學政治學係的四位學者匯聚一堂,圍繞“中國古代政治的觀念鏡像”展開一場學術討論。其次,劉院長對本次工作坊的參與(yu) 情況進行了解析。他指出,作為(wei) 一個(ge) 線上的公益工作坊,本次講座得到了學界的諸多關(guan) 注,來自國內(nei) 不同地區知名高校的學者和同學積極參加,這說明本次工作坊的聽眾(zhong) 來源十分廣泛,代表性較強,也表明本次工作坊的主題是能夠吸引大家討論興(xing) 趣的。最後,劉院長對本次工作坊的重要意義(yi) 進行了陳述。他指出,四位發言人直麵古人的政治觀念,並運用現代社會(hui) 科學研究範式從(cong) 中去發現問題,為(wei) 我們(men) 打開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新空間。他總結道,雖然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研究不那麽(me) “熱鬧”,但它是政治學理論體(ti) 係中非常基礎的版塊,中青年學者中也要有人持續深耕此領域,並不斷拓展研究議題和研究路徑。(供稿:吳兵兵)

    (第三期珞珈政治學深度工作坊部分教師與(yu) 學生截屏合影)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享到: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杯直播网地址:世界杯直播网鄂ICP備05003330鄂公網安備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