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晚,“珞珈政治學論壇”第1603期在學院332教室舉(ju) 行。本次論壇由中山大學政治與(yu) 公共事務管理學院的黃冬婭老師主講,世界杯直播网的劉偉(wei) 老師主持,主題為(wei) “商人的崛起?——政治學視野中的政商關(guan) 係”。論壇吸引了眾(zhong) 多的中青年學者,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guan) 係學院的韓冬臨(lin) 、中共中央黨(dang) 校黨(dang) 建部的強舸、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的遊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政治學係的羅雪飛、武漢理工大學政治與(yu) 行政學院的羅幹、華中師範大學體(ti) 育學院的陳元欣、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閆帥和社會(hui) 學院的戴潔、武漢大學法學院的馮(feng) 潔菡和社會(hui) 學係的張楊波,以及本院的上官莉娜、樓笛晴、陳剛、朱海英、付小剛、曹龍虎。另外,參加本次活動的還有特邀嘉賓武漢市委統戰部黨(dang) 派處處長王磊、東(dong) 科創星國家級創新型孵化器總經理朱自芳、武昌區團委副書(shu) 記程康平和本院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本碩博同學。

在發言中,黃冬婭老師首先指出,有別於(yu) 社會(hui) 學從(cong) 社會(hui) 分層、社會(hui) 組織、經濟社會(hui) 學的角度研究政商關(guan) 係,也有別於(yu) 經濟學從(cong) 政治經濟學、政治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政策的角度研究政商關(guan) 係,政治學更關(guan) 注商人是否會(hui) 成為(wei) 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而他們(men) 的政治影響又會(hui) 怎樣。由於(yu) 中國正處於(yu) 全能主義(yi) 國家的轉型、政黨(dang) 國家的轉型和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轉型之中,因此對政商關(guan) 係的研究要充分考慮到中國這種轉型的獨特性。隨著中國商會(hui) 、行會(hui) 的脫鉤改革和“去行政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需要探索新的機製(不局限於(yu) 非公黨(dang) 建)去規製自身組織化程度在不斷提高的商人群體(ti) ,並更好地贏得他們(men) 的政治支持。目前雖然已有不少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商人,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方式的政治吸納主要針對的是個(ge) 體(ti) 商人,而對商人以組織化參與(yu) 方式提出的訴求並沒有相應的機製去調適。對今後一段時期的政治生活來說,商人的崛起或許意味著他們(men) 會(hui) 更多地從(cong) 尋求影響政策執行轉向影響政策製定,更多地從(cong) 個(ge) 體(ti) 行為(wei) 轉向組織化行為(wei) ,而原先他們(men) 作為(wei) 國家盟友的身份也會(hui) 轉向於(yu) 一定程度上的批評者。因此,對政治學的研究來說,如何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重構“親(qin) 、清”的政商關(guan) 係,仍將是未來一個(ge) 很重要的現實課題。

黃冬婭老師的發言引起了論壇參與(yu) 者的強烈興(xing) 趣,他們(men) 紛紛提出問題並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認為(wei) 商人本身的分層很嚴(yan) 重,要區別對待,而且不能將目前對商人的政治吸納說成是個(ge) 體(ti) 吸納,因為(wei) 製度設計上考慮的是企業(ye) 家的代表性;有的指出搞非公黨(dang) 建是為(wei) 了與(yu) 社會(hui) 、群眾(zhong) 更好地建立聯係而不是為(wei) 了管控非公企業(ye) ,並且商人批評政府也未必意味著他是“挑戰者”或與(yu) 政府利益不一致;有的認為(wei) 對誰是商人應有更清晰的界定,另外要考察政商關(guan) 係單看廣東(dong) 地區似乎不充分,如能進行各地區的比較研究將會(hui) 更有價(jia) 值;有的認為(wei) 把商人從(cong) 盟友到批評者看作一個(ge) 整體(ti) 趨勢似乎不妥,需要分層次地去看;有的提出商人在不同階段對政府的態度不同(從(cong) 虛榮心滿足到資源依賴再到需要安全感),因此應分析商人與(yu) 政府交往的源動力;有的提出研究政商關(guan) 係不能隻站在政府的角度去研究,也要考察商人群體(ti) 對新型的政商關(guan) 係到底有什麽(me) 樣的期待;還有部分老師分享了自己近期對企業(ye) 家和商人群體(ti) 的類似研究……對於(yu) 大家提出的某些問題和觀點,黃冬婭老師也一一做了簡短的回應。

在論壇最後,主持人劉偉(wei) 老師作了三個(ge) 方麵的總結:一,政商關(guan) 係作為(wei) 中外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方麵,學術界已有相關(guan) 的大量研究,但黃冬婭老師致力於(yu) 從(cong) 政治學的學術視野和問題意識出發,對當代中國的政商關(guan) 係展開實證調研和探究,在學術上具有前沿性與(yu) 創新性。二,黃冬婭老師的研究,能夠呈現中國政商關(guan) 係的具體(ti) 過程和內(nei) 在麵向,並充分注意到中國政商關(guan) 係在緣起、過程和前景方麵的獨特性,這對理解當代中國政治的演進邏輯是非常重要的。三,與(yu) 前幾期論壇略有不同的是,這次論壇不僅(jin) 吸引了前來武大開會(hui) 的武漢市外的部分政治學者,更吸引了武漢市內(nei) 統戰部門的個(ge) 別領導和商界的個(ge) 別精英,學術界和實務界濟濟一堂,共同探討,既向在場的師生充分呈現了中國政商關(guan) 係的全息圖景和具體(ti) 細節,也進一步提升了整場論壇的對話性和針對性。今後論壇仍將繼續舉(ju) 辦,歡迎武漢地區各高校的老師、同學們(men) 積極參與(yu) 。(政治學係供稿)
附: “珞珈政治學論壇”第1602期:城管困局與(yu) 基層治理中的群眾(zhong) 路線(主講:呂德文),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第1601期:政治文化研究的普通人進路(主講:劉偉(wei) ),網址為(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