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12日晚,“珞珈政治學論壇”1608期在學院332教室舉(ju) 行。本次論壇由南京大學社會(hui) 學院鄧燕華老師主講,世界杯直播网陳剛老師主持,主題為(wei) “中國農(nong) 民的環境認知與(yu) 環保行動”。論壇得到了武漢地區各高校中青年學者的支持,參與(yu) 的老師包括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閆帥、法學院郭亮和社會(hui) 學院呂德文,武漢理工大學政治學係李豔麗(li)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政治學係羅雪飛,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彭慶軍(jun) 、法學院張建偉(wei) 和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張燚,湖北省委黨(dang) 校董毅,武漢大學社會(hui) 學係桂曉偉(wei) 、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馮(feng) 強、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徐嘉鴻和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樓笛晴,另外來自武漢各高校的一些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也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發言中,鄧燕華老師首先生動地講述了一個(ge) 有趣的案例。2001年浙江某地化工園區開始興(xing) 建,基於(yu) 對農(nong) 藥生產(chan) 等可能造成的汙染的擔憂,村民們(men) 進行了激烈的抗議,釀成群體(ti) 性事件,於(yu) 是一些帶頭的青年男子受到嚴(yan) 厲懲處。幾年後,當預期的汙染真的來臨(lin) 時,村民們(men) 又發起了新的抗議,隻是這次的抗議方式有所改變:不再讓青年男子打頭陣,也不再提環境訴求,而是由中老年人去搭棚抗爭(zheng) 和堵路,以及揭露和反映土地征用方麵的違規之舉(ju) 。這是一種的策略,它通過借土地問題做環保文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大多數化工園區的汙染企業(ye) 很快陸續搬走。這種抗爭(zheng) 策略的形成有多方麵的原因:一來相關(guan) 的環境政策有模糊之處,而汙染與(yu) 其後果之間的關(guan) 係又很難證實;二來案例中環境問題與(yu) 土地問題正好是相關(guan) 聯的,即汙染企業(ye) 違反了土地征用的規則;三來土地政策的相關(guan) 規定很清楚,征用是否違規很容易判定;四來當時中央正治理過於(yu) 泛濫的工業(ye) 園區,又提供了村民們(men) 可以利用的政治機會(hui) 。不過,把當地村民的這種環境抗爭(zheng) 活動僅(jin) 僅(jin) 歸結於(yu) 其環保意識很強烈可能又是誤導性的,因為(wei) 當地同樣造成嚴(yan) 重汙染的廢塑加工廠卻沒有招致村民們(men) 的怨言,而是一定程度上被容忍了。對於(yu) 這種容忍,可以從(cong) 經濟依賴性和社會(hui) 關(guan) 係兩(liang) 個(ge) 方麵去解釋:廢塑加工廠雇傭(yong) 了大量村民且很多村民的生活依靠它,而在工業(ye) 園區的汙染企業(ye) 內(nei) 當地村民數量很少,因此前者製造的汙染是“外來人”製造的,後者製造的汙染則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自己人”製造的。立足於(yu) 上麵的案例,鄧燕華老師指出,不能太過簡單化地去理解汙染與(yu) 抗議之間的關(guan) 係:當農(nong) 民感覺到有嚴(yan) 重的潛在威脅時,即使還沒有實際的環境汙染,他們(men) 也可能抗爭(zheng) ;另一方麵,即使麵對著實際的汙染,有時候他們(men) 也可能不參與(yu) 抗爭(zheng) 活動。因此,農(nong) 民是否選擇抗爭(zheng) ,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環境因素。另外,如果農(nong) 民選擇抗爭(zheng) ,則當政治環境更有利於(yu) 其他問題而非環境問題的解決(jue) 時,農(nong) 民可能會(hui) 尋求通過在政治上有利的議題上做文章來借力使勁,讓自己的環境訴求得到實現,而這種的策略或許在其他一些領域也是存在的。
鄧燕華老師極富感染力的發言引起了與(yu) 會(hui) 老師和同學的強烈興(xing) 趣和熱烈討論,大家都覺得鄧老師綜合運用社會(hui) 運動相關(guan) 理論而進行的這種跨時間的質性研究極有價(jia) 值,但也紛紛各抒己見。有的提出了可支持鄧老師觀點的另一個(ge) 案例,談到自己老家確實有農(nong) 民因為(wei) 不願意被拆遷改造和蓋高樓而借反腐為(wei) 名發起抗爭(zheng) ,並成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有的認為(wei) 當農(nong) 民發起集體(ti) 抗爭(zheng) 時,他們(men) 可利用的政治機會(hui) 不僅(jin) 限於(yu) 相關(guan) 議題和法律,由於(yu) 近年來基層政府非常害怕出現群體(ti) 性事件和被“一票否決(jue) ”,所以一些直接的環保行動也可能因此而具有可行性。有的指出中國環境問題其實與(yu) 經濟問題密切相關(guan) ,“誰獲益”或許比“誰製造”更重要,有時農(nong) 民會(hui) 抗爭(zheng) 有著較高環境管控保證的央企,卻不抗爭(zheng) 能讓自己獲利的民企,且富村和窮村對環境汙染的容忍程度、受益程度及其農(nong) 民對環境汙染的抗爭(zheng) 策略對比等也不可,這些都是可納入研究的。還有的認為(wei) ,除了案例中的這出抗爭(zheng) “連續劇”提供的借力使力的抗爭(zheng) 策略外,也可能有直接被環保問題激發且不借助其他議題的抗爭(zheng) ,畢竟現在環保問題更敏感也更被民眾(zhong) 所關(guan) 注,而不同的環境抗爭(zheng) 在模式和政府處理方式上也會(hui) 有差異。除此之外,一些論壇的參加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村民們(men) 是理性的,應該會(hui) 有人選擇“搭便車”,那麽(me) 抗爭(zheng) 行動是通過什麽(me) 方式動員的,其中的具體(ti) 組織結構怎樣?村民們(men) 是有意識地運用另一個(ge) 議題(土地)上的鬥爭(zheng) 來實現自己實際的抗爭(zheng) 訴求(環境)的嗎,抑或的策略是其抗爭(zheng) 行動的副產(chan) 品?案例中村民抗爭(zheng) 的藝術有哪些,如抗爭(zheng) 過程中的情感動員是怎樣的?農(nong) 民的環境抗爭(zheng) 與(yu) 城市居民的環境抗爭(zheng) 有何不同?……針對老師和同學們(men) 提出的疑問和評論,鄧燕華老師都一一做了回應,整個(ge) 論壇的氛圍十分活躍。
論壇最後,陳剛老師總結道:鄧燕華老師的研究展現了兩(liang) 個(ge) 方麵的非凡能力:一是抓住問題的敏銳感覺,二是故事講述和理論闡釋的有機結合,非常值得在場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借鑒。為(wei) 什麽(me) 同一地方的農(nong) 民麵對汙染有時發起激烈抗爭(zheng) 有時又熟識無睹,為(wei) 什麽(me) 農(nong) 民明明想要抗議的是農(nong) 藥化工企業(ye) 造成的環境汙染,可鬥爭(zheng) 時卻老在說土地征用違規的事情?鄧老師對這些問題和現象發生的機製做出了非常有說服力的解釋,且提出的策略非常有啟發意義(yi) 。總結之後,陳剛老師還對明年新一期的“珞珈政治學論壇”進行了預告。
附: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7期:“非選舉(ju) 問責:中國政治發展的新觀察”(主講:閆帥),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12-08/5019.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6期:“有條件的政治性:利益置換與(yu) 政策執行中的組織動員”(主講:狄金華),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10-28/4903.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5期:漸進主義(yi) 與(yu) 整體(ti) 主義(yi) 的合奏——法國地方政府改革的邏輯進路”(主講:上官莉娜),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09-29/4847.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4期:互聯網+政治?當代網絡政治學的發展與(yu) 現況(主講:陳柏奇),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3期:商人的崛起?——政治學視野中的政商關(guan) 係(主講:黃冬婭),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2期:城管困局與(yu) 基層治理中的群眾(zhong) 路線(主講:呂德文),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1期:政治文化研究的普通人進路(主講:劉偉(wei) ),網址為(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