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珞珈政治學深度工作坊“國家治理的心理基礎”在老物理樓244會(hui) 議室成功舉(ju) 辦。本次活動由世界杯直播网主辦,湖北省政治學會(hui) 協辦,武漢大學地方政治研究中心和湖北政治建設研究院承辦。院長劉偉(wei) 教授策劃並主持了此次工作坊。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武漢大學的4位學者進行主題發言,來自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湖北省委黨(dang) 校、武漢市社會(hui) 科學院、武漢大學的16位學者作交流發言。此外,本次活動還吸引了校內(nei) 外本碩博學子共30餘(yu) 人的積極參與(yu) 。

會(hui) 議伊始,世界杯直播网劉偉(wei) 教授介紹了組織本期深度工作坊的考慮。他說,政治心理學是政治學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政治心理與(yu) 行為(wei) 維度的探索不論在學術上,還是在實踐上都具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政治學研究中的結構、製度和過程等路徑,都需要與(yu) 政治心理分析結合起來。當前黨(dang) 和政府十分重視對普通民眾(zhong) 的政治心理研究,不僅(jin) 相關(guan) 部門在主動捕捉民眾(zhong) 各方麵的政治心理,相應研究機構也圍繞民眾(zhong) 的政治心理開展了不同主題的調查。武漢大學政治學學科較早開設了《政治心理學》的本科生課程,部分學者在教材、專(zhuan) 著、譯著和相關(guan) 調查等方麵也有一定的學術積累,近些年來,博碩士畢業(ye) 論文中也有不少政治心理方麵的選題,由此形成了一個(ge) 新的研究增長點。本次工作坊的討論主題是“國家治理的心理基礎”,關(guan) 鍵是將“國家治理”進行具體(ti) 層麵和領域的處理,並對不同群體(ti) 不同麵向的政治心理進行操作化,進而探討兩(liang) 者之間的具體(ti) 關(guan) 係和作用機製。希望學界同仁能夠群策群力,共同探討政治心理學在概念建構、理論創新、方法運用以及研究議程等方麵的拓展空間,進而推動中國政治心理學研究的行穩致遠。

會(hui) 議上半場,4位專(zhuan) 家依次進行主題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院唐皇鳳教授的發言圍繞兩(liang) 個(ge) 方麵展開。一方麵,唐教授基於(yu) 在2009年開展的中國民眾(zhong) 民主觀調查提出,根據傳(chuan) 統民本思想、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和西方民主理論可以將民主觀劃分為(wei) 民本民主觀、人民民主觀和自由民主觀三種類型,而不同階層以及不同曆史階段的民主觀具有差異性。另一方麵,唐教授基於(yu) 學界對政治心理研究現狀的反思提出,在研究方法上,傳(chuan) 統研究常用的問卷法和訪談法不僅(jin) 要更加科學化,還應該引入實驗法進行研究;在研究對象上,基層官員的職業(ye) 認同和邊緣群體(ti) 的政治社會(hui) 心理深刻影響了國家治理和社會(hui) 穩定,因此將官員和社會(hui) 失意群體(ti) 納入政治心理學的研究範疇至關(guan) 重要。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袁方成教授作題為(wei) “公民心理韌性: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議題”的發言。他基於(yu) 心理學的“韌性”概念,提出了“公民心理韌性”,即公民在麵對社會(hui) 變遷、政治經濟波動等重大壓力時,表現出的積極適應能力與(yu) 心理恢複能力。鑒於(yu) 當今治理環境愈加複雜,體(ti) 現為(wei) 不確定性增加、危機頻發、利益多元化和社會(hui) 關(guan) 係重構,這些變化牽引著治理現代化的內(nei) 在需求發生轉變,不僅(jin) 要深化治理參與(yu) ,還要提升治理效能。因此,公民心理韌性與(yu) 國家治理的關(guan) 係就回歸到現代公民與(yu) 現代國家的關(guan) 係這一傳(chuan) 統議題上。袁教授進一步強調,“公民心理韌性”概念的價(jia) 值在於(yu) 將心理韌性從(cong) 個(ge) 體(ti) 層麵擴展到群體(ti) 層麵,整合了心理學與(yu) 政治學的研究視角,有助於(yu) 政治心理學的理論拓展。

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李豔麗(li) 教授作題為(wei) “生活政治的理論與(yu) 實踐”的發言。她首先從(cong) “由富裕產(chan) 生的問題是否能夠由更加富裕加以解決(jue) ”和“傳(chuan) 統政治理論能否解釋當下人類政治生活景觀”引入,提出生活政治研究有助於(yu) 解釋傳(chuan) 統政治理論無法解釋的方麵,這是研究生活政治的原因。其次,李教授還提出生活政治研究以生活世界的具象化個(ge) 體(ti) 為(wei) 起點,以生活邏輯可以形塑製度為(wei) 假設,具有突破靜態政治、揚棄籠統政治、解釋現實政治的意義(yi) 。國外學界關(guan) 於(yu) 生活政治的理論研究成果豐(feng) 碩,諸如胡塞爾的“生活世界”、福柯的“生命政治”、斯科特的“弱者的武器”、克弗列特“日常政治的力量”等等,但由於(yu) 其生發於(yu) 後現代社會(hui) 、關(guan) 注個(ge) 體(ti) 存在等特征,在應用於(yu) 中國情境時難免出現適配度低的情況。反觀國內(nei) 的生活政治研究,更多注重運用生活政治理論對基層政治進行解釋,缺乏對該理論的係統化梳理,忽視了古今的民本政治、民生政治所蘊含的生活政治意涵。最後,李教授以生活政治視域下城市社區與(yu) 基層群眾(zhong) 自治為(wei) 例,展現了生活政治理論在基層治理中的解釋力。

世界杯直播网夏守智老師的發言主題為(wei) “危機感知與(yu) 穩定需求:理解中國民眾(zhong) 的經濟類型偏好”。夏老師從(cong) 近些年網絡上盛行的“反資本”輿情切入,通過對2021年5月-2022年2月涉及“滴滴”上市事件的120萬(wan) 條微博進行分析後發現,其中存在眾(zhong) 多負麵詞匯。與(yu) 此同時,在對有關(guan) “滴滴”事件與(yu) “螞蟻金服”事件的200萬(wan) 條微博進行詞向量分析後發現,民眾(zhong) 對於(yu) 資本的負麵情緒較為(wei) 突出,而這可以歸屬為(wei) 民眾(zhong) 對於(yu) 經濟類型的偏好。基於(yu) 兩(liang) 波世界價(jia) 值觀調查數據,夏老師進一步就1990年--2018年民眾(zhong) 對於(yu) 經濟類型偏好的變化深入開展研究,發現民眾(zhong) 對於(yu) 私營經濟的支持度在2018年明顯降低,並提出“外部威脅-危機感知-經濟類型偏好”的理論框架進行解釋,即在外部威脅下,民眾(zhong) 的危機感隻會(hui) 使其更加偏好國有經濟而非私營經濟,並以中美貿易衝(chong) 突為(wei) 外生衝(chong) 擊的工具變量嚐試驗證了這一研究結論的穩健性。
會(hui) 議下半場,16位與(yu) 談專(zhuan) 家圍繞“國家治理的心理基礎”展開研討。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黃振華教授從(cong) 農(nong) 民性的角度切入,探討其與(yu) 國家治理之間的關(guan) 係。他提出,農(nong) 民性往往代表著國民性,並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基礎性製度,基礎性製度對農(nong) 民的政治心理會(hui) 產(chan) 生深遠影響。具體(ti) 言之,黃教授通過比較中國的家戶製和俄國的村社製發現,製度差異會(hui) 造成農(nong) 民政治心理的差異,其中家戶製以血緣為(wei) 主,強調私有產(chan) 權,而村社製以地緣為(wei) 主,強調公有產(chan) 權。因此,村社製較之於(yu) 家戶製往往體(ti) 現出更加濃厚的集體(ti) 主義(yi) 色彩,塑造出依附程度高的俄國農(nong) 民和自主程度高的中國農(nong) 民,實現了基礎性製度經由農(nong) 民政治心理與(yu) 現代國家建構的聯結。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李曉倩副教授從(cong) 當今中國政治心理學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對象談起,進而提出就官員的政治心理開展研究可能更容易產(chan) 出有價(jia) 值的研究結果,並認為(wei) 國家對民眾(zhong) 政治心理的重視其實更多地還是體(ti) 現為(wei) 一種控製思維,而非管理思維,這對塑造民眾(zhong) 的自願遵從(cong) 會(hui) 產(chan) 生一定的影響。此外,當前以民眾(zhong) 為(wei) 對象開展的政治心理調查往往注重普遍性,但實際上,民眾(zhong) 的認知存在分層。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閆帥副教授強調了研究政治心理的重要意義(yi) ,指出關(guan) 注心理不僅(jin) 是國家治理前瞻性的表現,還是國家治理深度性的表現。他以青年的政治心理為(wei) 例,指出“95後”的價(jia) 值觀已然呈現出物質主義(yi) 與(yu) 後物質主義(yi) 、躺平與(yu) 內(nei) 卷並存的情形,這是具有重要研究意義(yi) 的政治心理議題。此外,由於(yu) 政治心理會(hui) 受到國內(nei) 國際環境的影響,在大國競爭(zheng) 下形成的政治認知有助於(yu) 港澳台青年形成國家認同。最後,他認為(wei) 關(guan) 於(yu) 心態與(yu) 心理的關(guan) 係,可以將其理解為(wei) 民意與(yu) 民心之間的關(guan) 係,民意是民心的階段性表現,對民心的觀察則需要轉化為(wei) 對民意的長時段追蹤。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雅勤教授從(cong) 方法、視角、目標、期望四個(ge) 方麵進行發言。在研究方法上,由於(yu) 國家治理並非是一個(ge) 自然科學問題,因此在對實證主義(yi) 、行為(wei) 主義(yi) 的研究方法進行擇選時應該審慎。在研究視角上,要注重本土化和情境化,要關(guan) 注由國別、時段、城鄉(xiang) 層級等因素造成的差異。在研究目標上,張教授提出政治心理學研究異於(yu) 一般的心理學研究,就“國家治理的心理基礎”這一研究議題而言,其目標追求應該是從(cong) 民眾(zhong) 心理上升到國家治理。最後,張教授提出了自己對於(yu) 政治心理學學科發展的期待,希望國內(nei) 學界能夠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也鼓勵具有社會(hui) 學、心理學等跨學科背景的研究者進入政治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湖北省委黨(dang) 校黨(dang) 史黨(dang) 建教研部董毅教授圍繞政治心理學的發展現狀指出政治心理學研究的既存問題。其一,國內(nei) 政治心理學在概念、理論方麵仍然以西方話語範式為(wei) 主導,本土化程度不高。其二,政治心理學的個(ge) 體(ti) 主義(yi) 方法論,會(hui) 導致其對宏觀政治的關(guan) 注程度不夠。因此,政治心理學研究應當在以助益社會(hui) 治理為(wei) 目標的基礎上,以人民為(wei) 研究對象,並在這個(ge) 過程中致力於(yu) 形成能夠體(ti) 現中國本位、學術自覺的主流話語。

武漢市社會(hui) 科學院科研處田祚雄研究員從(cong) 自身研究經曆出發,強調了研究民眾(zhong) 政治心理的重要性。他認為(wei) ,民眾(zhong) 對於(yu) 政治體(ti) 製運作的感知、民眾(zhong) 與(yu) 美好生活的心理距離,有助於(yu) 我們(men) 發現在既往研究中那些被忽視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治理舉(ju) 措,提升治理績效。

武漢大學社會(hui) 學院張楊波教授從(cong) 社會(hui) 學的視角切入,談到在社會(hui) 學領域,社會(hui) 心理較之社會(hui) 行為(wei) 逐漸被邊緣化,社會(hui) 心理更多關(guan) 注分層與(yu) 流動。他根據自身的調研經驗,就政治心理研究談了幾點感受。首先,在問卷設計上,應該對不熟悉的受訪者進行初步訪談,以確保後續的題目設定更具有針對性,與(yu) 此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存在背景差異的受訪者可能會(hui) 給出相同回答的情況,以確定在題目中設置情境的必要性。其次,大規模調查研究的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雄厚的資金予以支撐,在資金匱乏的情況下,使用其他權威、成熟的數據庫不失為(wei) 一種替代性選擇。最後,訪談法作為(wei) 一種傳(chuan) 統研究方法,仍有繼續深化的空間,比如在打破定量研究的平均人假設的基礎上,圍繞特定群體(ti) 開展深度訪談就十分具有研究價(jia) 值。

世界杯直播网呂普生教授從(cong) 研究主體(ti) 和研究視角出發,概況了政治心理研究的四個(ge) 層次。其一,我看他者,包括個(ge) 體(ti) 對國家、政黨(dang) 、政策和社會(hui) 群體(ti) 等其他主體(ti) 的認知;其二,我看我,涉及個(ge) 體(ti) 對自身的政治理性、政治自主性、政治能力等維度的主觀評價(jia) ;其三,我看共同體(ti) 中的我,包括個(ge) 體(ti) 對集體(ti) 的歸屬感、公平感、剝奪感、政治效能感等;其四,別人眼中的我,主要關(guan) 注當個(ge) 體(ti) 被作為(wei) 研究對象時,他人對個(ge) 體(ti) 的角色定位、行為(wei) 等方麵的評價(jia) 。

世界杯直播网陳剛副教授提出,學者們(men) 在將懺悔錄作為(wei) 腐敗官員心理的研究對象時,應該更加謹慎,要深入思考其背後的寫(xie) 作目的和寫(xie) 作邏輯。具體(ti) 而言,可以圍繞懺悔錄中所選擇腐敗官員的代表性,以及懺悔錄如何對其他官員產(chan) 生警示作用等問題展開。此外,他還從(cong) 公民麵對危機時所表現出來的鈍感力,就“公民心理韌性”這一概念進行了回應。他認為(wei) ,受政權性質的影響,民主國家可能更多強調公民積極適應危機的麵向,這也意味著,在危機向更大危機轉化的過程中,公民的鈍感力可能會(hui) 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

世界杯直播网朱海英老師對各位學者就政治心理研究的方法和價(jia) 值的全新闡釋高度認同。她認為(wei) ,政治心理的研究脈絡日趨成熟,這是一個(ge) 積極的發展態勢,並強調要強化政治學、心理學和社會(hui) 學等學者之間的跨學科合作。鑒於(yu)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她提出,要在如何將西方的理論與(yu) 方法應用於(yu) 中國政治心理的研究方麵審慎思考,致力於(yu) 實現立足中國自身的本土化轉換。在具體(ti) 的研究過程中,則要明確研究主體(ti) ,進而更精準地理解和解釋中國民眾(zhong) 政治心理的複雜性。

世界杯直播网付小剛老師提出,目前我國已然形成了一個(ge) 與(yu) 信息技術高度結合的黨(dang) 政體(ti) 製,這能否被視為(wei) 一種新型黨(dang) 政體(ti) 製?進一步,這種新型黨(dang) 政體(ti) 製是否會(hui) 塑造出新型的政治心理?這或許可以成為(wei) 未來研究的一個(ge) 方向。

世界杯直播网陳浩宇副教授長期關(guan) 注西方政治思想,他從(cong) 奧古斯丁的雙城論引入:奧古斯丁將公民描述為(wei) “塵世的旅客”,民眾(zhong) 和世俗國家之間僅(jin) 有一種疏離的關(guan) 係,真正的超越性價(jia) 值被認為(wei) 無法在地上之城實現。如果剝離奧古斯丁論述的神學語境,我們(men) 會(hui) 發現他準確預言了現代自由主義(yi) 對國家與(yu) 公民關(guan) 係的理解,即國家在各種衝(chong) 突的價(jia) 值和信仰之間保持中立,將對善的生活方式的尋求轉移給公民自己。這是否會(hui) 造成奧古斯丁描述的公民在心理層麵與(yu) 國家的疏離?羅爾斯、哈貝馬斯等當代政治理論家試圖重建公民與(yu) 國家之間更緊密的心理與(yu) 情感連接,但他們(men) 更傾(qing) 向於(yu) 將一套正當程序或是憲製框架而非某種實質性價(jia) 值作為(wei) 公民忠誠的對象,因此似乎未能完滿回答奧古斯丁留下的疑難。

世界杯直播网馮(feng) 川副教授從(cong) 自身的既有研究成果中總結出政治心理研究的四個(ge) 層次,首先是組織心理,個(ge) 體(ti) 心理總是帶有組織特質,而這種組織特質在還原論思維中有所體(ti) 現。其次是基層幹部心理,重點關(guan) 注政治激勵與(yu) 意義(yi) 感,這有助於(yu) 解釋基層幹部的政治行為(wei) 。第三是農(nong) 民的心理與(yu) 行為(wei) ,聚焦農(nong) 民的話語和意義(yi) ,研究農(nong) 村合作何以可能,何以不可能。最後是國家、社會(hui) 、基層三個(ge) 行動主體(ti) 之間的心理-行為(wei) 互動,既涉及基層與(yu) 國家的行為(wei) 互動,也涉及政治信任問題。

世界杯直播网杜姣副教授從(cong) 農(nong) 民政治心態角度切入,強調基層農(nong) 民心態映射出社會(hui) 公平問題以及政策執行的合法性問題。首先,“刁民得利、良民吃虧(kui) ”實際反映的是國家資源的分配秩序問題,這會(hui) 影響農(nong) 民對於(yu) 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理解,進而影響政治合法性的持續生產(chan) 。其次,政策執行過程中國家權力對農(nong) 民個(ge) 人生活的過度滲透,會(hui) 造成公私領域的衝(chong) 突,由此引發了關(guan) 於(yu) 國家力量進入鄉(xiang) 村方式的思考。因此,應該從(cong) 治理過程本身去考察國家對農(nong) 民政治心理的塑造,這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yi) 的分支領域。

世界杯直播网朱成燕副研究員以縱向政治製度為(wei) 研究重點,關(guan) 注縱向政策運行過程中國家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關(guan) 係問題,進一步聚焦為(wei) 民眾(zhong) 的政策遵從(cong) 行為(wei) ,並就“公民心理韌性”進行回應,強調應該關(guan) 注在非危急狀態下,民眾(zhong) 自願遵從(cong) 的條件是什麽(me) 。最後,朱老師肯定了研究方法的創新對於(yu) 開展政治心理研究的重要意義(yi) ,並強調要注重不同方法的交叉融合、優(you) 勢互補。

世界杯直播网劉景南老師就夏守智老師的研究方法進行了現場交流。他提出,就數據方麵,鑒於(yu) 夏老師采用的是世界價(jia) 值觀調查數據,而該調查並非逐年開展,數據的間斷性可能會(hui) 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就理論框架方麵,“外部威脅-危機感知-經濟類型偏好”的理論框架有可能遺漏了其他影響因素,因此是否能夠充分解釋民眾(zhong) 經濟類偏好的變化尚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

世界杯直播网葉娟麗(li) 教授進行了總結發言,她充分肯定了主講人和與(yu) 談人的發言內(nei) 容,認為(wei) 他們(men) 不僅(jin) 深刻地探討了政治心理研究的諸多主題,還促進了在場師生同仁之間的思想碰撞。葉老師強調,政治心理研究應當致力於(yu) 拓寬其研究視野和方法論。這既包括對普遍性概念的提煉與(yu) 抽象,也涵蓋了對個(ge) 體(ti) 心理層麵的深入探索。此外,葉老師還強調了國家治理過程中的價(jia) 值追求。她認為(wei) ,國家治理不僅(jin) 要追求功利性的目標,更應重視回歸至善這一最高價(jia) 值。雖然國家治理的實現離不開物質基礎和心理基礎的相互匹配,但在政治心理研究的視角下,物質基礎被視為(wei) 國家治理的基石,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其他重要因素的作用。
(供稿:劉海濤、蘇彩瓏、王昆;供圖:蘇彩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