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風輕拂,早櫻初開,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不知道小夥(huo) 伴們(men) 有沒有脫下冬裝,換上更加輕薄的衣服來擁抱春天呢?在這春暖花開,萬(wan) 物複蘇的時節,人們(men) 將種子灑進泥土,把樹苗植入大地。百年前,植樹就被列入了國家大政方針之中。而植樹節的出現,正是為(wei) 了鼓勵更多的人關(guan) 注造林事業(ye) ,為(wei) 造林事業(ye) 添磚加瓦。
接下來,就讓團團和大家一起走近植樹節的百年滄桑,感受造林事業(ye) 的蓬勃發展。
植樹節的起源
1915年,在淩道揚和韓安、裴義(yi) 理等林學家以及孫中山的倡議下,農(nong) 商部總長周自齊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wei) 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guan) 、學校如期參加,舉(ju) 行植樹節典禮並進行植樹活動。1928年,國民政府為(wei) 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wei) 3月12日,也就是當今植樹節的時間。

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決(jue) 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wei) 植樹節。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討論通過了《關(guan) 於(yu)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的決(jue) 議》。從(cong) 此,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作為(wei) 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次年,國務院頒布了《關(guan) 於(yu)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確每年3月12日為(wei) 植樹節。至此,植樹節正式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
植樹的生態價(jia) 值
因為(wei) 大部分樹木有著發達的根係,所以樹木的根係能夠牢牢地固定住土壤。這樣,在麵對水流、大風時,土壤以及土壤中的養(yang) 分不容易被搬運。同時,樹幹以及枝葉可以大大削弱風沙、雨水對土壤的侵蝕,從(cong) 而起到防風固沙、涵養(yang) 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作為(wei) 植物,樹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樹木既能以此為(wei) 原料產(chan) 生氧氣,也能起到固碳的作用,降低空氣中的碳含量,減輕溫室效應。除此以外,樹木還可以淨化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改善空氣質量。
當樹木達到一定規模時,會(hui) 改善小區域內(nei) 的氣候以及生態環境。樹木的枝葉可以製造大片蔭蔽,蔭蔽的存在會(hui) 改變地表溫濕度,也為(wei) 許多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間。樹木進行呼吸作用時也會(hui) 影響空氣的濕度,從(cong) 而影響氣候。而樹木本身也為(wei) 許多生物提供了棲息地以及食物。所以說,一片森林的形成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可以重塑該區域的氣候以及生態係統。
我國造林事業(ye) 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造林事業(ye) 蓬勃發展。這離不開一代代“造林人”的賡續奮鬥。塞罕壩林場,就是其中的光輝典範之一。
1962年,原林業(ye) 部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北部組建了塞罕壩機械林場,壩上是內(nei) 蒙古高原南緣。麵對極端惡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來自五湖四海的塞罕壩人憑著堅韌的毅力,堅持“先治坡、後置窩,先生產(chan) 、後生活”,吃黑蓧麵、喝冰雪水、住馬架子、睡地窨子,頂風冒雪,墾荒植樹。他們(men) 有的犧牲在荒原,有的落下終身殘疾,為(wei) 新中國造林事業(ye) 立下了不朽功勳。

(塞罕壩舊貌)
幾代塞罕壩人牢記修複自然、保護生態的使命,艱苦創業(ye) 、接續奮鬥,建成了世界上麵積最大的人工林場。與(yu) 建場前相比,森林覆蓋率由11.4%提高到80%,林木蓄積量由33萬(wan) 立方米增加到1012萬(wan) 立方米。塞罕壩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在艱辛的創業(ye) 征途中,忠誠和執著凝結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ye) 、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塞罕壩現狀)
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yu) 人數最多、成效最為(wei) 顯著的義(yi) 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30餘(yu) 年。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yi) 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yi) 多人次,累計義(yi) 務植樹492億(yi) 多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連續10年參加首都義(yi) 務植樹活動,多次談到造林綠化的重大意義(yi) 。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黨(dang) 全國人民向著建設綠色家園的美麗(li) 夢想拚搏奮進。
結語
2021年,我國正式提出“雙碳”政策,即碳達峰、碳中和。我國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人口眾(zhong) 多,幅員遼闊,“雙碳”政策的實現不僅(jin) 體(ti) 現了我國為(wei) 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決(jue) 心,更體(ti) 現了一個(ge) 大國對世界環保事業(ye) 的責任與(yu) 擔當。這一宏偉(wei) 計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植樹造林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我們(men) 中國青年艱苦奮鬥,需要我們(men) 將共建綠水青山的責任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