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7日,湖北省政治學會(hui) 第十次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暨“中國式現代化與(yu) 政治學理論創新”研討會(hui) 在武漢大學人文館召開。本次研討會(hui) 設置了三個(ge) 青年論壇,主題分別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與(yu) 政治保障、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與(yu) 主要經驗、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探索與(yu) 理論創新。論壇主題廣泛,視野開闊,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的17位青年學者報告了其最新研究成果,多位專(zhuan) 家學者以及本、碩、博同學參加了各分論壇,各論壇點評嘉賓和與(yu) 會(hui) 代表進行了深入研討。
青年論壇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與(yu) 政治保障
青年論壇一由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袁方成教授主持。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與(yu) 政治保障這一核心議題展開研討。

世界杯直播网曹龍虎副教授以“基於(yu) 中國經驗的一般性理論何以可能——理解現代化發展的‘政黨(dang) 中心主義(yi) ’範式”為(wei) 題作報告。他指出基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中國現代化發展過程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國內(nei) 學者提出了現代化發展的新範式——“政黨(dang) 中心主義(yi) ”。目前,“政黨(dang) 中心主義(yi) ”作為(wei) 一種分析範式在學術研究得到初步運用,但在從(cong) 以中國經驗基礎的局部經驗理論到具有普遍性特征的一般性理論的發展過程中,作為(wei) 現代化發展新範式的“政黨(dang) 中心主義(yi) ”無論是理論研究方麵還是實證研究方麵仍需進一步深化。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部特任副教授李立以“國家化:國家理論的範式革命”為(wei) 題為(wei) 題作報告。他從(cong) 國家理論的舊往範式與(yu) 現當代中國政治實踐之間的兼容性困境入手,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國家理論新範式並不對國家和社會(hui) 做靜態定義(yi) ,而是強調將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互動視作國家政權滲透社會(hui) 的動態過程。將國家視為(wei) 過程,在長周期曆史規律中觀察自上而下國家權力的下沉特征和國家政權建設的社會(hui) 路徑,並對如何認知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政治實踐差異和如何發現當代政治製度變遷的曆史規律做出了思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羅雪飛副教授以“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理想主義(yi) 傳(chuan) 統及其對建構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ti) 係的啟示”為(wei) 題作報告。他從(cong) 政治思想史的維度梳理了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理想主義(yi) 傳(chuan) 統及其“麵向過去-塑造理想社會(hui) ”“針對當下-批判現實社會(hui) ”“解決(jue) 問題-重建理想社會(hui) ”的三段論模式,認為(wei) 未來中國政治學自主知識體(ti) 係構建應著力於(yu) 豐(feng) 富內(nei) 容、明確分工、加強價(jia) 值引領、保持理想主義(yi) 色彩、麵向未來融合傳(chuan) 統、增強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講師趙文傑博士以“我國衛生治理變遷中的國家行動模式研究”為(wei) 題作了報告。他從(cong) 政治社會(hui) 視角深入探究了建國以來我國衛生治理轉型及國家發揮的作用。基於(yu) 國家中心主義(yi) 視角提出“國家行動模式”概念,指出公共衛生治理不僅(jin) 是應急管理過程,也是製度建構過程,不僅(jin) 要凸顯其作為(wei) 衛生治理技術手段的工具理性的一麵,還要凸顯其作為(wei) 公共問題服務載體(ti) 的價(jia) 值性的一麵。最後,他還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力量及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下的中國特色政治學話語體(ti) 係做了思考。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梅立潤博士以“流動的權力:人工智能時代的權力生產(chan) 及其轉移”為(wei) 題作了報告。他從(cong) 權力轉移視角探討了數據與(yu) 算法作為(wei) 新時代權力生產(chan) 的核心要素是如何使治理模式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移的過程,分析了人工智能企業(ye) 的內(nei) 生權力來源和外獲權力來源,認為(wei) 我國未來可能成立專(zhuan) 屬人工智能部門從(cong) 而為(wei) 跨部門合作提供基礎性支撐,並對責任的流動能否以及如何匹配權力的流動、技術霸權能否以及如何防範問題作出了思考。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王銳博士以“執政黨(dang) 建設: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保障”為(wei) 題作了報告。她從(cong) 黨(dang) 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內(nei) 涵指向、建設維度、破解之道三個(ge) 層麵建構了執政主體(ti) 、執政根基、執政績效、執政環境四個(ge) 維度的分析框架並指出如何有效加強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全麵提高黨(dang) 的領導和執政水平,是百年大黨(dang) 獨有難題的重要體(ti) 現,也是有效克服執政風險實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長期執政的必要條件。長期執政能力建設需要在執政能力建設方麵更加注重發覺主動性、戰略性、係統性、前瞻性思維和元素,有效融入執政能力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當中。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編輯付守芳博士對六位匯報人的主題進行了點評,並作了總結發言。她表示,這是一場思想上的盛宴,研討的議題有著很強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關(guan) 懷,並表示學報願意為(wei) 廣大師生提供一個(ge) 良好的宣傳(chuan) 研究成果的平台,歡迎各位學者投稿。

青年論壇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與(yu) 主要經驗
青年論壇二由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李豔麗(li) 教授主持。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進程與(yu) 主要經驗這一核心議題展開研討。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nong) 村研究院黃振華教授以“‘共同締造’與(yu) 人民中心觀的實踐邏輯”為(wei) 題作了報告。他向大家介紹了人民中心觀的理念,強調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的核心價(jia) 值取向。之後,黃教授闡述了共同締造的概念,講述了共同締造與(yu) 人民中心觀的實踐邏輯,強調了執政理念的有效實踐比提出執政理念本身更具有決(jue) 定意義(yi) ,體(ti) 現了人民中心觀的時代性、多元性和基層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張敏圍繞“‘雙循環VS雙重運動’:資本結構全球調整背景下的中國國家自主性應對”展開交流,深入探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如何通過理解和應用“雙重運動”和“雙循環”概念來提升國家自主性和經濟發展,兼具曆史視野和國際視野。通過分析全球政治經濟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探討民族國家與(yu) 全球化的互動,以及階級結構在這一過程中的作用,她強調了中國構建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討論了在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中提升經濟體(ti) 量和質量的策略。

世界杯直播网副研究員馮(feng) 川聚焦數字鄉(xiang) 村治理績效問題,以“論‘強國家’式現代化與(yu) 農(nong) 村基層適應行為(wei) 的區域差異”為(wei) 題展開研討,在深入分析了中國在“強國家”式現代化路徑下,農(nong) 村基層的適應行為(wei) 及其區域差異。通過探討中國曆史上的中央集權治理模式、農(nong) 村基層對現代化的不同適應方式、以及不同地區社會(hui) 基礎的差異,揭示了農(nong) 村基層適應行為(wei) 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性和複雜性。

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講師潘博博士以“黨(dang) 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曆史進程與(yu) 主要經驗”為(wei) 題展開交流,強調了黨(dang) 在城市基層社會(hui) 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黨(dang) 領導城市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還就如何加速推動城市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現代化進程提出了具體(ti) 的策略和方法。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生楊婧以“政黨(dang) 如何鏈接新生社會(hui) 群體(ti) :基於(yu) 新就業(ye) 群體(ti) 黨(dang) 的建設運作機製視角”為(wei) 題作了報告。她主要聚焦於(yu) 新就業(ye) 群體(ti) 中的黨(dang) 建機製,探討了在現代化進程中出現的各種新實體(ti) ,特別是以平台經濟為(wei) 基礎的新興(xing) 就業(ye) 形態如何被黨(dang) 組織有效整合和指導。楊婧總結強調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應對社會(hui) 變革方麵體(ti) 現出的適應性與(yu) 進步性,黨(dang) 的角色從(cong) 以管理為(wei) 中心到以服務為(wei) 導向的基層黨(dang) 組織模式轉變。

武漢市社會(hui) 科學院《學習(xi) 與(yu) 實踐》雜誌社的副研究員楊瑜嫻針對每位發言人的分享進行了評價(jia) 總結,充分肯定了各位發言人都緊密圍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不同領域的治理和黨(dang) 建工作展開研討,展現了深入的研究和對當前社會(hui) 政治狀況的敏銳洞察。

青年論壇三: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探索與(yu) 理論創新
青年論壇三由世界杯直播网呂普生教授主持。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基層探索與(yu) 理論創新這一核心議題展開研討。

世界杯直播网杜姣副教授從(cong) “鄉(xiang) 政村治”結構與(yu) 鄉(xiang) 村關(guan) 係的製度特征出發,梳理了“村治”在實踐過程中呈現的複雜性、關(guan) 係性和自為(wei) 性,認為(wei) 這些特性與(yu) “鄉(xiang) 政”既存在密切聯係又有所差異的。她從(cong) 協調國家-社會(hui) 關(guan) 係、實現簡約治理以及完善利益表達等角度分析了鄉(xiang) 政村治的當代價(jia) 值意蘊,也對當下存在的“鄉(xiang) 政村政”現象提出了隱憂。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講師望超凡博士就“資本下鄉(xiang) 與(yu) 中國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展開交流。他指出,既有的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研究視角多從(cong) 製度變革以及產(chan) 業(ye) 資本要素投入視角入手,而對農(nong) 村資源以及村社組織作用缺乏應有的重視。通過對湖北省宜昌市某農(nong) 村的單案例描述,望老師就農(nong) 村村社組織發揮協調各利益相關(guan) 方、整合要素資源的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院肖澤磊副教授圍繞當下中國青年社區弱參與(yu) 行為(wei) 現象,從(cong) 脫域理論角度研究了當代青年的職-居分離、青年參與(yu) 社區脫域以及信任構建等問題。他通過向武漢市青年職業(ye) 群體(ti) 進行發放問卷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青年職業(ye) 群體(ti) 社區弱參與(yu) 行為(wei) 的生成邏輯,主張從(cong) 主體(ti) 利益、互動情景、多元服務以及鄰裏資本等嵌入角度破解青年弱參與(yu) 社區問題。

中南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張建偉(wei) 副教授從(cong) 政黨(dang) 現代化的概念視角出發,梳理了從(cong) 精英到大眾(zhong) 、從(cong) 神聖到世俗、從(cong) 排斥到包容以及從(cong) 地方到全國的四種類型的現代化政黨(dang) 衡量標準。他認為(wei) ,近年來,許多國外的政黨(dang) 現象呈現了一定的反現代化趨勢,並就現代化的終極目標(即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以及關(guan) 注人的解放等角度對政黨(dang) 現代化理論提出展望。

世界杯直播网向淼副研究員從(cong) 既有的文獻入手,分析為(wei) 什麽(me) 有的運動式治理會(hui) 走向常態化,有的運動式治理則會(hui) 終結。向老師對 “三改一拆”案例進行深描,發現Z省的運動式治理呈現了從(cong) 發起到持續推進再到出現政策擴散的樣態。該運動式治理常態化呈現的特殊性具有啟發意義(yi) 。

世界杯直播网博士生周澤龍在常規式-運動式治理的二元框架下,分析運動式治理的幾類模式以及向常規運動的轉化方式。他立足縣域視角,從(cong) “拉練項目”案例切入,在驅動、壓力、考核、創新等方麵分析“常規運動”的運作機理,在分析其積極意義(yi) 的同時也指出了此類運動潛在的泛化風險。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hui) 科學版)》編輯王婷婷博士、世界杯直播网劉景南博士、夏守智博士分別對六位發言人的發言進行了點評。三位點評人高度肯定了六位發言人的研究成果,認為(wei) 這些研究選題視角敏銳,方法紮實,展現了湖北青年政治學人關(guan) 切現實的學術自覺。



供稿:談嘉偉(wei) 劉明 徐傳(chuan) 正 陳夢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