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政治學論壇”202001期成功舉辦(圖文)-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新)
“珞珈政治學論壇”202001期成功舉辦(圖文)
發布時間:2020/11/16 14:43:39來源: 瀏覽次數:

“珞珈政治學論壇”202001期成功舉(ju) 辦(圖文)


20201112日晚7點,雲(yun) 南大學民族政治研究院郭台輝教授做客武漢大學珞珈政治學論壇,在學院332會(hui) 議室作了題為(wei) 曆史社會(hui) 學與(yu) 政治學理論創新的學術報告,本次論壇由劉偉(wei) 老師主持。校內(nei) 外相關(guan) 學科同仁踴躍參與(yu) 論壇,其中包括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唐皇鳳老師、武漢大學社會(hui) 學院張楊波老師等。另外,本院陳剛、呂普生、曹龍虎、朱海英、陳浩宇、杜姣等多位教師、博士後梁玉柱以及院內(nei) 外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也參加了本次論壇。

郭台輝教授主要圍繞政治學理論創新的危與(yu) 機、曆史社會(hui) 學的可能貢獻、曆史社會(hui) 學的可能障礙以及政治學如何啟用曆史資源這四方麵進行了闡述。首先,郭台輝教授指出,當前政治學理論創新的危機表現為(wei) “轉向過程”和“闡釋現實”。我們(men) 一方麵既缺乏政治學的學科追求,研究議題趨於(yu) 單一化,另一方麵也缺乏一定的學術自主性,無法很好地進行政治學的知識生產(chan) 。這種危機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1)知識產(chan) 品(概念與(yu) 理論)長期不接地氣;(2)喪(sang) 失知識創造的主體(ti) 性;(3)學科知識缺乏牢固的母體(ti) 學科與(yu) 本體(ti) 論基礎。

在看到中國政治學理論創新不足的同時,郭台輝教授也指出,當前很多政治學者已經認識到政治學學科發展與(yu) 創新的困境,並開始積極嚐試新的路徑與(yu) 範式。其中較為(wei) 突出的前沿理論包括田野政治學、長周期政治、政治現象學、曆史政治學、概念史以及曆史製度主義(yi) 等。這也意味著,日後中國政治學的理論創新不再隻是引進新的概念和理論,而是更強調新研究視角、方法(approach)的引入。郭台輝教授認為(wei) ,未來政治學理論創新的源泉會(hui) 更多來自於(yu) 曆史和田野。

接著,郭台輝教授對曆史社會(hui) 學對政治學的可能貢獻與(yu) 障礙進行了深入分析。曆史社會(hui) 學的可能貢獻在於(yu) :(1)研究主題的擴展;(2)研究視角的多元;(3)研究技術的多樣;(4)材料來源的多層;(5)研究結論的碎片化與(yu) 細節化(一個(ge) 批評)。郭台輝教授強調,我們(men) 開展政治學研究時,需要對曆史社會(hui) 學存在的如下問題具有清醒的認識:(1)缺乏關(guan) 注共同的核心大問題;(2)視角泛化而不聚焦;(3)方法抵牾而不互補;(4)材料繁多而不呼應;(5)結論不是回應而是發散。一言以蔽之,曆史社會(hui) 學的問題是總體(ti) 缺乏共同認識論的指導與(yu) 本體(ti) 論基礎。

然後,郭台輝教授從(cong) 政治學本身出發,對政治學如何啟用曆史資源這一問題進行了積極回應。第一,在政治學的學科屬性方麵,政治學與(yu) 其他社會(hui) 科學一樣,需要客觀描述現象,理解事實,闡釋過程,解釋因果,分析構成。但是,不同於(yu) 其他社會(hui) 科學,政治學追求最高善的價(jia) 值關(guan) 懷,具有評價(jia) 功能,傾(qing) 向於(yu) 為(wei) 解決(jue) 問題提供更優(you) 思路,設計並追求美好生活。因此,政治學對曆史具有四種態度:一是立足於(yu) 當下,不借鑒曆史;二是將曆史作為(wei) 材料方法用於(yu) 論證已有命題、假設;三是曆史受製於(yu) 政治(從(cong) 現實主義(yi) 角度來理解曆史);四是曆史決(jue) 定當下與(yu) 未來。第二,在政治(空間)與(yu) 曆史(時間)的可能關(guan) 聯方麵,郭台輝教授認為(wei) 可能存在9種關(guan) 聯:(1)政治事實+曆史事實=書(shu) 寫(xie) 什麽(me) 曆史;(2)政治事實+曆史觀念=選擇什麽(me) 政治事實進入曆史的曆史標準;(3)政治事實+曆史哲學=什麽(me) 構成為(wei) 政治事實;(4)政治觀念+曆史事實=選擇什麽(me) 史料的政治標準;(5)政治觀念+曆史觀念=某種政治意識在某個(ge) 曆史時刻、曆史階段與(yu) 進程的表現、始終或意義(yi) ;(6)政治觀念+曆史哲學=特定政治觀念如何有助於(yu) 過去通向未來的普遍曆史;(7)政治哲學+曆史事實=論證某種政治信念永恒普遍的曆史注腳;(8)政治哲學+曆史觀念=政治哲學的永恒命題如何經受曆史已逝的衝(chong) 刷,如何選擇或結合特定的曆史認知;(9)政治哲學+曆史哲學=如何在形而上學的預設達成統一。可以看到,政治學轉向曆史並非易事。第三,在西方傳(chuan) 統的事實關(guan) 聯方麵,政治與(yu) 曆史存在兩(liang) 個(ge) 關(guan) 聯:一是循環論。人的本性決(jue) 定政體(ti) 循環,進而決(jue) 定曆史變遷的循環。政治與(yu) 曆史的循環是一致的;二是世俗化的曆史進步論決(jue) 定政治形態的走向與(yu) 意識形態競爭(zheng) 。

由此,郭台輝教授提出了三個(ge) 問題供大家思考:第一,中國政治學的理論創新如何啟用曆史資源?第二,中國政治學在“轉向曆史”過程中會(hui) 遇到什麽(me) 既定觀念與(yu) 知識的挑戰?第三,中國政治學發展需要重新擁抱自身傳(chuan) 統,中國政治學者是否有能力轉向自身傳(chuan) 統?

在提問環節,郭台輝教授與(yu) 在場師生進行了熱烈互動,回答了包含不同學科的本體(ti) 論基礎、曆史政治學的局限性、跨學科研究、概念遷移與(yu) 運用在內(nei) 的多個(ge) 問題,郭台輝教授的精彩回答也贏得了在場師生的熱烈掌聲。

論壇最後,劉偉(wei) 老師進行了總結發言。他指出,在本次學術報告中,郭台輝教授不僅(jin) 係統梳理了曆史社會(hui) 學的學術譜係與(yu) 研究邏輯,也從(cong) 曆史社會(hui) 學視角出發清晰地揭示了當代中國政治學的發展現狀與(yu) 前沿問題,並對曆史社會(hui) 學與(yu) 政治學研究的結合路徑進行了深入闡述。作為(wei) 政治學研究者,我們(men) 需要準確把握中國政治學的轉型機遇,重新認識既有理論和範式,重新研究中國政治的現實與(yu) 曆史,並致力於(yu) 構建研究問題背後的整體(ti) 知識體(ti) 係,以確立對中國政治更具創新價(jia) 值的學術解釋。

(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 彭琪供稿,黃佳琦供圖)


分享到: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杯直播网地址:世界杯直播网鄂ICP備05003330鄂公網安備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