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學術午餐會暨珞珈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沙龍第七期成功舉辦(圖文)-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新)
青年教師學術午餐會暨珞珈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術沙龍第七期成功舉辦(圖文)
發布時間:2019/12/06 17:35:29來源: 瀏覽次數:

2019年12月4日,青年教師學術午餐會(hui) 暨珞珈政治學與(yu) 國際關(guan) 係學術沙龍第七期於(yu) 學院317教室舉(ju) 行,本期的交流題目為(wei) “‘規範化’與(yu) ‘渾沌’——一個(ge) 理解中國農(nong) 村基層治理困境的框架”,主講人為(wei) 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特聘副研究員馮(feng) 川博士,主持人為(wei) 劉偉(wei) 教授。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梁濤、副院長向運華教授及部分青年教師和博士生參加了這次沙龍。本次沙龍由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與(yu) 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主辦。

298B5

圍繞研究主題,馮(feng) 川首先提出了研究問題。他認為(wei) ,如果從(cong) 國家政權獨立和國家能力現代化的角度來看,新中國的建立意味著國家政權現代化的達成;如果從(cong) 規範化的標準來衡量,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並未達成。黨(dang) 和國家基於(yu) 對曆史經驗教訓的總結與(yu) 反思,從(cong) 1980年代開始,國家治理逐步走上了規範化與(yu) 製度化建設道路。但是,這些“規範化”措施並沒有減少社會(hui) 衝(chong) 突,反而引致許多問題。國家以轉移支付的方式對基層社會(hui) 進行大量的資源投入,並沒有增加基層政權的合法性,反而使基層社會(hui) 更加不穩定、基層社會(hui) 的不滿情緒愈加擴散。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改革開放至今的中國基層社會(hui) ,沒有隨著國家治理方式的“規範化”而變得更加穩定?國家治理方式的現代化對基層社會(hui) 意味著什麽(me) ?規範化的本質是什麽(me) ?

接著,馮(feng) 川從(cong) “國家—社會(hui) 與(yu) 對規則的控製”和“國家—社會(hui) 與(yu) 對目標的控製”兩(liang) 個(ge) 方麵,對國家中心論和社會(hui) 中心論的觀點進行重新梳理,並對照中國經驗的不同之處,引出了國家策略論的觀點。他認為(wei) ,無論是對規則的控製還是對目標的控製,國家中心論與(yu) 社會(hui) 中心論都將國家與(yu) 社會(hui) 的關(guan) 係視為(wei) 是二元對立的關(guan) 係,均無法解釋中國政治實踐的經驗。而既有研究中出現的“集權的簡約治理”、“實體(ti) 治理”、“權力的文化網絡”、“正式權力的非正式運作”等概念,為(wei) 我們(men) 展示了第三種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理論趨向,這就是“國家策略論”。該觀點突顯國家在保持目標上對社會(hui) 進行控製的同時,所表現的在規則控製方麵的柔軟性。但是,對於(yu) 1980年代以來日益強調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的中國而言,“國家策略論”也很難再用來分析“規範化”為(wei) 國家政權和基層社會(hui) 關(guan) 係帶來的新一輪變遷,同時也無法用來解釋農(nong) 村基層治理中麵臨(lin) 的種種困境。

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馮(feng) 川借助“邊界”的視角與(yu) 來自《莊子·應帝王篇》中的“渾沌”隱喻,從(cong) 內(nei) 在狀態和機製上,將對“固有的社會(hui) 規則”與(yu) “規範化的國家規則”及兩(liang) 者間關(guan) 係的理解納入統一的分析框架。該分析框架將“渾沌”理解為(wei) 一種“整體(ti) 的、連續的、流動的、統合的”狀態,關(guan) 乎生活邏輯的痛癢知覺,而強調清晰、程序、明文、數字和形式理性等製度邏輯的“規範化”則對應《莊子》寓言中的“鑿竅”,意味著對功能和構造的區分和割裂。該分析框架曆時性地敘述了“規範化的國家規則”(分斷原理)對“固有社會(hui) 規則”(渾沌原理)的衝(chong) 擊和對生活邏輯的盡力刪除,以及在目標管理責任製等國家目標控製體(ti) 係之下,於(yu) 基層治理現場出現的“渾沌”複生邏輯。他認為(wei) ,規範化的過程就是為(wei) 一係列“邊界”劃定的過程;“渾沌”之所以能夠成為(wei) 中國農(nong) 村基層治理內(nei) 在機製的隱喻,是因為(wei) “固有的社會(hui) 規則”屬性本身是反割裂的,而“規範化的國家規則”恰好又是建立邊界的作用力。此後,基於(yu) 統一的分析框架,馮(feng) 川從(cong) 農(nong) 業(ye) 稅費征收、土地的利用、糾紛調解、農(nong) 田水利供給以及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等五個(ge) 方麵,對1980年代以來國家政權與(yu) 農(nong) 村基層社會(hui) 的關(guan) 係變遷以及當下農(nong) 村基層社會(hui) 的治理困境,進行了詳細闡述。

2F337

最後,馮(feng) 川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對研究結論進行了總結。一方麵,基於(yu) 分析框架,他將關(guan) 於(yu) 中國農(nong) 村基層治理的困境及其對策與(yu) “渾沌”的邏輯關(guan) 聯起來,進行了再整理;另一方麵,從(cong) 政治、社會(hui) 、經濟等三個(ge) 方麵,馮(feng) 川對“渾沌”樣態得以存在的環境性因素進行了闡述。他認為(wei) ,當中國的城市化完結、熟人社會(hui) 基本解體(ti) 、公有製徹底形式化之後,中國社會(hui) 才有可能逐漸脫離“渾沌”。在孕育渾沌的政治、社會(hui) 、經濟環境都還沒有發生根本轉變的情況下,即使邊界的“規範化”暫時扼殺了“渾沌”,“渾沌”還會(hui) 以對“規範化”更有免疫力的方式複活。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縱使日常生活邏輯的“合法性”被規範化的製度邏輯完全否定,各種不可戰勝的變通、非正式運作策略及其他“日常形式的反抗”還是會(hui) 在國家及其代理人的眼皮底下瘋長,並不斷再生產(chan) 出新民情和新習(xi) 慣法的原因。總之,“渾沌”的存在是中國基層治理製度優(you) 勢的體(ti) 現。渾沌與(yu) 規範化的“精妙”平衡,既是治理的藝術,又是治理的技術。其實近年來日本和一些西方社會(hui) ,又開始呼喚製度的人格化和政府的彈性化,呼喚渾沌在一些製度化領域的複生。

在討論交流環節,與(yu) 會(hui) 教師、學生對馮(feng) 川副研究員的主要觀點進行了談論與(yu) 交流,並提出了一些問題。如:劉偉(wei) 教授認為(wei) ,從(cong) 理論上來講,國家在介入基層社會(hui) 過程中,需要善於(yu) 引導與(yu) 運用基層社會(hui) 的內(nei) 生機製,要考慮到“渾沌”自身的價(jia) 值;但是從(cong) 經驗事實上講,“渾沌”階段還需要持續多長時間?此外,我們(men) 還應注意研究者所站立的觀察角度。王增文教授認為(wei) ,在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治理方式的現代化將會(hui) 通過怎樣的途徑得以完成?梁玉柱博士後認為(wei) ,“渾沌”本身存在一定問題,應對國家介入的必然性作進一步闡釋;此外,研究中的一些事實判斷可能與(yu) 現實不符,應注重判斷標準的闡釋。向運華教授認為(wei) ,一要從(cong) 辯證統一的角度來看待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是相關(guan) 問題應置於(yu) 曆史背景中去思考與(yu) 研究,注重實用性與(yu) 價(jia) 值取向之間的關(guan) 係。向淼副研究員認為(wei) ,之所以會(hui) 出現“渾沌”空間,是因為(wei) 規範化改革與(yu) 製度化建設的努力還不夠;那麽(me) ,未來實踐中,會(hui) 不會(hui) 出現從(cong) “規範化”到“渾沌”再到“規範化”的發展階段?對於(yu) 以上這些問題,馮(feng) 川都給予了詳實回應.

最後,劉偉(wei) 教授作了總結發言。他認為(wei) ,今天談論的主題是國家規範化與(yu) 社會(hui) “渾沌”這兩(liang) 種機製應如何均衡配置,這就需要從(cong) 成本與(yu) 收益角度來思考,進而也就變成了我們(men) 怎樣看待治理過程中的利弊得失的問題。但是,中國治理的邏輯並不一直是基於(yu) 嚴(yan) 格的利弊得失計算,即使這樣,我們(men) 在研究中還是應該從(cong) 治理有效性的角度進行思考,此次學術沙龍為(wei) 以後的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考方向。

黨(dang) 委書(shu) 記梁濤、副院長向運華在會(hui) 上表示,學院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成長與(yu) 發展,會(hui) 繼續大力支持青年教師學術午餐會(hui) 、學術沙龍、師生讀書(shu) 會(hui) 、學術會(hui) 議等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為(wei) 青年教師發展搭建廣闊平台。

(王柏秀 供圖 供稿)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杯直播网地址:世界杯直播网鄂ICP備05003330鄂公網安備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