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5日晚,“珞珈政治學論壇”201901期在學院332多媒體(ti) 室舉(ju) 行。本次論壇主題為(wei) “麵向經驗世界的廉政研究”,由世界杯直播网倪星教授主講,劉偉(wei) 教授主持。校內(nei) 外相關(guan) 學科中青年同仁踴躍參與(yu) 論壇,其中包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孔凡義(yi) 老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政治學係張敏老師和羅雪飛老師,湖北省社科院李海新老師,華中科技大學閆帥老師,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冷向明老師,湖北大學政法與(yu) 公共管理學院邢健老師,武漢科技大學文法與(yu) 經濟學院閻明明老師,以及武漢大學社會(hui) 學係張楊波老師和呂德文老師等。另外,本院常荔、樓笛晴、徐嘉、儲(chu) 建國、陳剛、陳柏奇、曹龍虎等老師及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也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報告中,倪星老師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學術研究中的經驗體(ti) 會(hui) ,如研究如何選題、如何從(cong) 一個(ge) 小的問題、小的切口去觀察宏大問題。在政治學研究中,曆來有規範研究與(yu) 實證研究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從(cong) 主流政治學研究來看,大量成果都是屬於(yu) 實證研究,在成果產(chan) 出的速度上較快,質量也可以驗證;對於(yu) 規範研究而言,需要建構宏大理論框架,這類成果一旦產(chan) 出,就是改變人類命運的大東(dong) 西,但就質量上而言,一時半時很難作出客觀的評價(jia) 。因此,倪星老師認為(wei) 政治學研究應該保護那些“孤獨的思考者”,鼓勵仰望星空,讓他們(men) 來做規範研究。但是這類人不應太多,大多數學者應該腳踏實地,來做一些麵向現實的、能夠快速轉變為(wei) 實際運用的實證研究。
接著,倪星老師就自己從(cong) 事廉政研究的宏觀框架與(yu) 特色進行了闡述,主要包括:第一,建構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清廉指數評估體(ti) 係,開展全國性廉情調查並持續至今,以量化方式對腐敗與(yu) 反腐敗實踐進行全景式掃描,率先識別到廉潔拐點的出現,為(wei) 中央紀委和地方紀委提供可靠的決(jue) 策參考。第二,通過實證研究,建構中國特色的廉政理論範式,提出“績效驅動的腐敗治理”、“反腐敗參與(yu) 的雙向路徑”等模型,發表高水平中英文論文,推動中國廉政研究的主體(ti) 性、原創性知識生產(chan) 。第三,以反腐敗為(wei) 窗口探究公務員行為(wei) 邏輯及其背後的激勵與(yu) 約束機製,從(cong) 時序維度上建構了“邀功-避責”模型,對基層不作為(wei) 現象做出了精準解釋,同時倡導對積極責任的重視,跳出公眾(zhong) 訴求與(yu) 政策反饋的非線性衰減困局。第四,深入組織結構層麵,拓展並深化對中國政府組織及運行的研究,提出“漸進式共識”、“適應性治理”、“差序治理”等模型。在此基礎上,倪星老師分別從(cong) 定量和定性兩(liang) 個(ge) 角度對自己的廉政研究進行了介紹。
在定量研究上,倪星老師以“從(cong) 悖論到拐點”為(wei) 主題就中國“廉潔拐點”是否出現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首先,結合世界腐敗治理經驗、中央對國內(nei) 腐敗形勢的判斷以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敗形勢,倪星老師提出研究問題,即:在經過五年的高壓反腐之後,中國是否正在出現廉潔拐點?如果出現了廉潔拐點,其背後的影響機製有哪些?廉潔拐點的出現對於(yu) 社會(hui) 公眾(zhong) 的反腐敗參與(yu) 和反腐敗信心具有怎樣的影響?為(wei) 了保持廉潔拐點的持續性,尚需要哪些政策措施?而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掌握大規模第一手調查數據並進行嚴(yan) 謹科學的分析。其次,倪星老師就廉潔拐點的概念、測量方法及測量指標進行了詳細論述。在廉潔拐點的測量指標中,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各級政府的廉潔感知水平變化,在調查問卷中將其操作化為(wei) 廉潔感知指數。同時,引入腐敗接觸指數(包括行賄指數和索賄指數)、腐敗容忍指數、反腐敗參與(yu) 指數、反腐敗滿意指數、反腐敗信心指數等作為(wei) 輔助指標。通過分析調查數據,以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各級政府廉潔感知水平的變化為(wei) 立足點,采用主觀測量法對十八大以來中國各級政府廉潔水平的變化及其發展趨勢進行了評估。調查數據表明,地方腐敗治理的廉潔拐點正在浮現,具體(ti) 表現為(wei) 公眾(zhong) 對各級政府的廉潔感知在出現短期下降後迅速攀升。同時,公眾(zhong) 對各級政府的反腐敗滿意度和反腐敗信心持續上升、屢創新高。不過,調查也揭示了一些負麵苗頭,如公眾(zhong) 日常接觸腐敗的機會(hui) 仍然較多,對腐敗行為(wei) 變得更加容忍,反腐敗參與(yu) 的意願波動較大,說明當前的廉潔拐點尚不穩定。進一步的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公眾(zhong) 的廉潔感知與(yu) 其腐敗接觸經曆、腐敗容忍度和反腐敗滿意度之間具有顯著關(guan) 聯,廉潔感知對反腐敗參與(yu) 和反腐敗信心也具有正向影響。最後,倪星老師指出,為(wei) 了鞏固來之不易的廉潔拐點,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來不斷調整和優(you) 化反腐敗政策,即:區分腐敗存量與(yu) 增量之間的關(guan) 係,保持足夠的政治定力;厘清廉政建設中存在的時間滯後效應,進一步增強反腐敗鬥爭(zheng) 的耐心和信心;調整當前反腐敗政策的指向和重心,精準施策,精準反腐;優(you) 化反腐敗鬥爭(zheng) 的策略,提高對腐敗行為(wei) 的懲處概率,抓早抓小;推動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基層延伸,使人民群眾(zhong) 對反腐敗成效更有獲得感。
在定性研究上,倪星老師以“從(cong) 邀功到避責”為(wei) 主題對基層政府官員行為(wei) 變化及其邏輯進行了詳細闡述。倪星老師從(cong) “績效治理是如何型塑官員行為(wei) 的?”這一問題出發,引出了研究背景與(yu) 研究問題。他認為(wei) ,政府官員的行為(wei) 選擇是其所處特定製度環境的產(chan) 物,績效治理的製度設計直接影響著對官員的激勵和約束,型塑著官員的具體(ti) 行為(wei)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偏重於(yu) 經濟發展的績效導向引發了地方政府之間的晉升錦標賽,催生了官員的創新行為(wei) ,帶來了超常規的發展。那麽(me) ,當前環境氛圍和績效治理導向的變化一定會(hui) 使得官員行為(wei) 出現新的特征。基於(yu) 這樣一個(ge) 研究背景,倪星老師提出了三個(ge) 研究問題:一是在當前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基層官員的行為(wei) 產(chan) 生了哪些新變化?二是催生這些變化的深層次原因有哪些?三是官員行為(wei) 的變化導致了哪些預期與(yu) 非預期後果?帶著這些問題,倪星老師首先就避責現象的產(chan) 生進行了論述。他指出,隨著當前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全球性的避責時代已經來臨(lin) ,避責逐漸取代邀功成為(wei) 政府官員行為(wei) 的主要特征。在中國基層政府管理實踐中避責現象已經出現。這種現象的產(chan) 生與(yu) 政府官員所處的具體(ti) 環境密切相關(guan) ,直接受到宏觀、中觀和微觀環境變化的影響。在宏觀層麵上,避責行為(wei) 的根源在於(yu) 風險社會(hui) 中不確定性增加與(yu) 政府責任無限擴展之間的矛盾;在中觀層麵上,避責行為(wei) 的根源在於(yu) 信息技術的傳(chuan) 播激化效應與(yu) 政府官員有限注意力之間的矛盾;在微觀層麵上,避責行為(wei) 的根源在於(yu) 原子化個(ge) 體(ti) 的消極偏向與(yu) 信任危機之間的矛盾。隨後,倪星老師就避責研究的產(chan) 生與(yu) 發展進行了闡述,並重點描述了當前基層政府官員常用的避責策略主要包括忙而不動、納入常規、隱匿信息、模糊因果關(guan) 係、轉移視線、找替罪羊等。避責行為(wei) 的泛濫將會(hui) 產(chan) 生“有組織地不負責任”現象,導致公共政策失敗、公眾(zhong) 信任危機、政府內(nei) 部激勵不足等問題。隨後,倪星老師從(cong) 政治與(yu) 行政的區分、規則的並列分治、問責的區別性組合、普遍性違規與(yu) 選擇性問責等四個(ge) 方麵就避責現象產(chan) 生的因果機製進行了分析。最後,在對策建議方麵,倪星老師認為(wei) 亟需完善政府官員行為(wei) 機製的頂層設計,對其作出係統化安排,實現從(cong) 模糊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更好地發揮激勵機製的作用,解決(jue) 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從(cong) 無限責任向有限責任轉變,進行更加清晰明確的權責劃分,解決(jue) 責任擔當不足的問題;從(cong) 偏重忠誠訓練向兼顧核心業(ye) 務能力培養(yang) 轉變,解決(jue) 創新動力不足問題。
報告引起了在場師生的濃厚興(xing) 趣,大家圍繞論壇主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問答互動環節,倪星老師與(yu) 到場師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並對老師、同學們(men) 提出的問題和評論給予了詳盡而富有啟發性的回應。
論壇最後,劉偉(wei) 老師作了總結發言,指出反腐敗是當代中國政治領域非常重要的一個(ge) 問題,但諸多研究要麽(me) 陷入意識形態爭(zheng) 辯或對策化討論,要麽(me) 局限於(yu) 對腐敗行為(wei) 的經濟學分析,倪星老師巧妙地對腐敗與(yu) 反腐敗問題進行技術處理,一方麵使其能夠被經驗化和實證化,另一方麵也將其作為(wei) 透視中國政府過程的窗口,拓展了腐敗研究的問題意識,為(wei) 廉政研究和當代中國政治研究作了很好的示範。在總結之後,劉老師還對今後論壇的進度和安排作了簡單預告。(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