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28日晚,“珞珈政治學論壇”1706期在學院332多媒體(ti) 室舉(ju) 行。本次論壇主題為(wei) “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與(yu) 寫(xie) 作之道”,由世界杯直播网張星久老師主講,劉偉(wei) 老師主持。論壇得到了校內(nei) 外相關(guan) 學科中青年同仁的踴躍參與(yu) ,其中包括: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的劉天旭老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學院的張敏、羅雪飛老師,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的張建偉(wei) 、崔恒老師,武漢理工大學的李豔麗(li) 、楊先保老師,華中科技大學的閆帥、楊炳祥老師等,另外本院的陳剛、付小剛、呂普生、曹龍虎等老師及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也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報告中,張星久老師首先闡明了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宗旨和意義(yi) 。他認為(wei) ,自馬克思·韋伯以來,社會(hui) 科學從(cong) 解釋因果關(guan) 係逐步轉變為(wei) 解釋社會(hui) 行動的意義(yi) 。在這樣一種轉變的基礎之上,政治學的基本目的應當是理解政治知識和獲得智慧,從(cong) 而形成一種對重大政治問題的洞察力和感悟力。然後,張老師講述了政治思想史的一般研究方法。傳(chuan) 統上,人們(men) 認為(wei) 思想是當時曆史條件的反映,並基於(yu) 這樣一種思路來進行政治思想史的相關(guan) 研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兩(liang) 種典型的研究方法。一種是觀念史研究方法,以施特勞斯為(wei) 代表,認為(wei) 存在“永恒的觀念的單元”,因此思想史研究應當理解這樣一種永恒普遍的觀念。另一種是語境主義(yi) 方法,以斯金納為(wei) 代表,認為(wei) 言說的含義(yi) 是由思想家所處的具體(ti) 語境決(jue) 定的,不存在永恒的普遍觀念,故思想史應當跨越文本,在語境中理解、還原作者意圖。張老師認為(wei) ,這兩(liang) 種研究方法都有些過於(yu) 理想化了,不可生搬硬套,對思想史的研究還是要結合兩(liang) 種視角,可根據問題不同,有時傾(qing) 向觀念史的或內(nei) 在邏輯的,有時傾(qing) 向語境的。他以新作《中國政治思想史(古代部分)》為(wei) 例,指出自己在介紹王霸、井田-正經界,道統等問題時就更加傾(qing) 向采用觀念史的方法;而在探討華夷之辯、“災祥——天道觀”、封建論和郡縣論之爭(zheng) 、“存天理、滅人欲”和崇古非今之爭(zheng) 等問題時就更加傾(qing) 向於(yu) 用語境主義(yi) 方法加以處理。
接著,張老師指出,政治思想史寫(xie) 作的任務,其實就是從(cong) “神入”到“超然”。所謂“神入”,就是一種移情式的理解,指研究者在研究前人的思想時,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置身於(yu) 思想家當時所處的社會(hui) 環境,從(cong) 而最大限度地拉近自己和思想家及其文本之間的距離,進而最真實地還原思想家的思想。具體(ti) 而言,應當從(cong) 思想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家所處的文化傳(chuan) 統,思想家的社會(hui) 地位,思想家的生活世界,思想家的社會(hui) 化過程,思想家所參與(yu) 的政治鬥爭(zheng) 的具體(ti) 情勢、場景以及思想家所處時代的語言表達習(xi) 慣這幾方麵入手進行寫(xie) 作。研究者在這樣一種移情式的理解中,應當“隱身”,不帶偏見地進行學術拚圖,如實呈現思想家的思想,之後才可對其進行評價(jia) ,而由此進入第二個(ge) 階段,即超然階段。研究者在此階段要從(cong) “隱身”到“現身”,超然文本之外而利用自身的學術積累對思想家進行評價(jia) 。特別是要以今人的後見之明,今天的政治思想研究水平和知識狀況為(wei) 參照係統和尺度,評價(jia) 思想家觀點、觀念的優(you) 劣長短。在這樣一種評價(jia) 過程中,研究者自身需要回答的問題包含有三個(ge) 方麵:一是思想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二是研究者所討論的問題,在現代政治學科的概念係統和知識中,處於(yu) 什麽(me) 樣的地位;三是站在當下的高度上,用研究者所處時代的標準,來審查思想者所存在的問題,評價(jia) 其在研究上所走的彎路並總結其留下的教訓。
在報告的最後一個(ge) 部分,張老師還具體(ti) 講解了寫(xie) 作中的敘事“技藝”。首先,敘事的基礎是資料,研究者應當盡量保證所看、所用材料的真實,然後在保證其真實準確的前提下廣泛閱讀,以吸收該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與(yu) 觀點。同時在研讀相關(guan) 資料時,也不應忽視在政治過程、詩歌文學中所呈現的思想,往往這些隱含的思想也是很有價(jia) 值的。其次,就敘事技藝本身而言,張老師認為(wei) ,敘事的內(nei) 容應當采取辭典式的方法,按對象的理想類型來確定敘述內(nei) 容;敘述的順序應當按照所要敘述內(nei) 容的重要性來依次介紹,但同樣不可忽視其中的邏輯關(guan) 係;敘述的語氣應當以對話商談的語氣來進行,這樣一種平等、開放的語氣可使研究者更好地與(yu) 曆史人物對話,與(yu) 讀者對話。
報告引起了在場師生的濃厚興(xing) 趣,大家圍繞論壇主題和張老師的新作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wei) 雖然清代乾嘉學派的曆史考證學通常被認為(wei) 脫離政治,但它也如餘(yu) 英時先生所說代表著中國思想演進的內(nei) 在理路,既然是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寫(xie) 作,還是可以考慮對其做些介紹;有的認為(wei) ,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寫(xie) 作,以往通常都是依照時間順序進行梳理,但其實也可以從(cong) 某一個(ge) 主題,或者基於(yu) 某一個(ge) 主題的變化來進行介紹。還有的則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有的提出,個(ge) 人的閱曆及由個(ge) 人生活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偏見,阻礙研究者的正確認識和評判思想家的思想,對此應該如何解決(jue) ?還有的提出,政治思想史的母學科曆史學一直就存在史料派和史觀派的爭(zheng) 論,那麽(me) 在從(cong) 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時候,應該如何調和這兩(liang) 派?特別是應該如何對待史料和解釋?……對於(yu) 這些評論和疑問,張老師都給予了詳盡而富有啟發性的回應。
論壇最後,劉偉(wei) 老師做了總結。劉老師首先講到,時隔17年之後,再次聽到張老師係統講解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和寫(xie) 作,仿佛回到大學課堂,很受感染和啟發。關(guan) 於(yu) 政治思想,從(cong) 學術訓練的角度看是非常滋養(yang) 人的,因為(wei) 它能夠讓學者產(chan) 生一種自足的洞察力,並能培育學者麵對現實問題時的思想定力。在政治學的研究中,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大致可被歸為(wei) 人文主義(yi) 路徑。人文主義(yi) 的研究取向與(yu) 社會(hui) 科學化的政治學研究之間,雖有差異,但也有共通之處,尤其在理論視角和研究框架方麵可以互鑒互通。張老師的著作和演講,是人文主義(yi) 和社會(hui) 科學取向的某種結合,既有思想的穿透力,又有學術的創新性。劉老師還進一步談到了本次討論對於(yu) 珞珈政治學論壇的意義(yi) 。一個(ge) 政治學的學術論壇,應該有中外製度探討,有中外思想探討,有基本理論探討,也要有社會(hui) 科學化的實證研究。今天張老師主講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和寫(xie) 作,充實了論壇的議題範圍,使得迄今為(wei) 止的論壇議題已經涵蓋了政治學研究的主要取向。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5期:“地方人大代表的角色、履職與(yu) 連選連任”(主講:樓笛晴),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7-11-15/5506.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4期:“康德與(yu) 當代政治哲學的發展”(主講:李佃來),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7-06-28/5335.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3期:“政治的時間分析”(主講:劉天旭),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7-05-23/5253.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2期:“邊疆治理視角下滿洲裏市行政區劃改革研究”(主講:彭慶軍(jun) ),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7-04-26/5211.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1期:“棘手的治理:明鄉(xiang) 的初步觀察”(主講:袁方成),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7-03-06/5114.html
(下為(wei) 2016年,共8期)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8期:“中國農(nong) 民的環境認知與(yu) 環保行動”(主講:鄧燕華),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12-15/5022.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7期:“非選舉(ju) 問責:中國政治發展的新觀察”(主講:閆帥),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12-08/5019.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6期:“有條件的政治性:利益置換與(yu) 政策執行中的組織動員”(主講:狄金華),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10-28/4903.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5期:漸進主義(yi) 與(yu) 整體(ti) 主義(yi) 的合奏——法國地方政府改革的邏輯進路”(主講:上官莉娜),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09-29/4847.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 1604期:互聯網+政治?當代網絡政治學的發展與(yu) 現況(主講:陳柏奇),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06-29/4731.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 1603期:商人的崛起?——政治學視野中的政商關(guan) 係(主講:黃冬婭),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05-26/4673.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 1602期:城管困局與(yu) 基層治理中的群眾(zhong) 路線(主講:呂德文),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05-09/4644.html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1期:政治文化研究的普通人進路(主講:劉偉(wei) ),網址為(wei) https://www.pspa.whu.hnrudder.com/zhkx/2016-04-13/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