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6月22日晚,“珞珈政治學論壇”1704期在學院332多媒體(ti) 室舉(ju) 行。本次論壇主題為(wei) “康德與(yu) 當代政治哲學的發展”,由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李佃來老師主講,世界杯直播网劉偉(wei) 老師主持。論壇得到了校內(nei) 外相關(guan) 學科中青年同仁的踴躍參與(yu) ,其中包括:湖北省委黨(dang) 校黨(dang) 建教研部董毅,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李誌、陳江進,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楊禮銀,武漢大學法學院劉瑛,世界杯直播网儲(chu) 建國、呂普生、陳剛等老師,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也參加了本次論壇。
在發言中,李佃來老師首先指出,康德和古典哲學在整個(ge) 政治哲學發展史上的地位特別重要。政治哲學作為(wei) 實踐哲學不是旨在追求終極真理,而是著眼於(yu) 探討、追問什麽(me) 是最好的政治秩序。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康德非常重要,因為(wei) 康德的一個(ge) 偉(wei) 大貢獻就在於(yu) 對理論和實踐作了非常明確的界分,其中理論探討的是絕對的、必然的知識,而實踐探討的是自由和道德的問題(可由先驗的立場,推導出法律的結構,形成公共規範,再規約人的行為(wei) )。這種界分為(wei) 之後政治哲學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或者說劃定了一個(ge) 框架,因此當代政治哲學家羅爾斯、哈貝馬斯等人都非常重視康德,且他們(men) 幾乎都是從(cong) 康德出發的。另一方麵,李佃來老師強調,從(cong) 更深的層麵看,康德討論哲學問題時的原則到底是什麽(me) 樣的原則也非常重要。過去他曾認為(wei) ,是近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奠定了當代政治哲學的基礎,即人的自由、權利,自此以後羅爾斯、諾齊克、德沃金等人政治哲學的立論都要建立在平等的權利前提上。但是,這兩(liang) 年裏他又認識到,羅爾斯提出的理論是作為(wei) 公平的正義(yi) ,而它所容納的權利是在一個(ge) 合作共同體(ti) 中的權利,它不允許像功利主義(yi) 那樣為(wei) 謀求最大利益可犧牲某些人的利益,而是需要建立規範的法律製度,以確保公正地對待每個(ge) 人的權利(權利有其限度和邊界)。這種在合作共同體(ti) 的框架中去思考權利及其實現的觀念是非常關(guan) 鍵的,而它可一直追溯到康德。雖然康德沒有專(zhuan) 門寫(xie) 過政治哲學的著作,但康德提到過“理性的公共運用”,認為(wei) 每個(ge) 人在運用自己理性作決(jue) 定時形成自己的道德和自由,而這種道德、自由不能是基於(yu) 自然的考慮(如像洛克那樣從(cong) 自然狀態的預設或市民社會(hui) 的經驗推出權利),不能有自我利益、攫取、唯我的成分,即道德的有效前提必須出自先驗的絕對命令,隻有這樣才能在互惠基礎上形成公共的規範和相互幫扶的社會(hui) 。後來羅爾斯的公共理性觀受到了康德的很大啟發,羅爾斯正是根據合作共同體(ti) 的結構去思考分配的原則的,在合作的結構中,每個(ge) 人的欲望、利益、權利都是相互的,而差別原則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wei) 富人的所得也得益於(yu) 合作的結構。

李佃來老師精彩的發言引起了與(yu) 會(hui) 老師和同學的強烈興(xing) 趣和熱烈討論。大家經由李佃來老師引導出的政治哲學線索,圍繞著分配正義(yi) 這個(ge) 多學科都可探討的問題,從(cong) 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wei) 從(cong) 法學角度來看的話,法即正義(yi) ,法律就是要解決(jue) 共同體(ti) 內(nei) 的正義(yi) 問題,但正義(yi) 作為(wei) 法律的終極目標隻能無限接近而不能完全達到,現代英美法係包括大陸法係都越來越強調程序正義(yi) ,就是因為(wei) 實體(ti) 正義(yi) 無從(cong) 獲知,且在司法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追求實體(ti) 正義(yi) 的成本很大,並形象地運用理查德·帕克食人慘案這個(ge) 極端案例來說明維持正義(yi) 也有其前提條件,而且極端重視效率的法經濟學追求的效率本身也是正義(yi) 的一個(ge) 要素;有的認為(wei) ,康德提出的先驗原則如何能夠運用於(yu) 實踐是需要邏輯過渡的,而且人的欲望既可以是具體(ti) 的也可以是普遍的,普遍的欲望也可以成為(wei) 推導正義(yi) 原則的根據,另外雖然複雜社會(hui) 中的人往往將他人當作手段,但在康德以人為(wei) 目的的觀點基礎上,還應該把人類整體(ti) 的生存當作目的,最後康德的先驗原則很難推導出任何實質性結論,而傳(chuan) 統上中國人往往從(cong) 每個(ge) 人既是分開的個(ge) 體(ti) 又具有“同體(ti) 性”和相互聯係出發,推導出了一些普遍的“仁”原則,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這是很值得回味的,當然價(jia) 值不是絕對的,很多時候是在相對重要與(yu) 相對不重要之間進行平衡;有的回顧了分配正義(yi) 問題上的一些理論流派,如福利平等主義(yi) 、資源平等主義(yi) 、福利機遇平等主義(yi) 到關(guan) 係平等主義(yi) 等,比較了他們(men) 與(yu) 羅爾斯的異同,並特別指出羅爾斯的共同體(ti) 概念對其正義(yi) 原則來說非常重要,而在羅爾斯的正義(yi) 原則中,差異原則又特別重要,它不僅(jin) 矯正了因運氣而產(chan) 生的天賦上的差別,甚至要求努力得來的東(dong) 西也得拿來分配,因此羅爾斯允許的不平等程度很小;有的認為(wei) 分配正義(yi) 是有層次的,權利、義(yi) 務的分配是第一層次,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再去探討資源、運氣等的分配以調節可能有的不平等,但分配是誰分配,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的分配需要考慮,畢竟法律和正義(yi) 都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的,而不是先驗的,羅爾斯把正義(yi) 的實現放在民主社會(hui) 當中進行,而哈貝馬斯則認為(wei) 民主不是已有的前提,民主和正義(yi) 是互相構建的,因此正義(yi) 與(yu) 民主的關(guan) 係也需要納入考慮;有的還以是否該賦予少數民族以不同於(yu) 普通公民的差別性特別權利為(wei) 例,說明現實中絕對一律化的分配正義(yi) 原則很難實施,而且權利本身可能在不斷地變化,而確認權利的法律有時可能會(hui) 有滯後性……還有的老師和同學提出了一些疑問,如20世紀發生了很多從(cong) 理性判斷不該發生的行為(wei) (如納粹的出現),這是否說明了公共理性遇到了問題?先驗的指什麽(me) ,康德的理性與(yu) 經濟學中的理性內(nei) 涵是一樣的嗎?針對與(yu) 會(hui) 老師和同學提出的部分觀點和疑問,李佃來老師做了簡短的回應。

論壇最後,劉偉(wei) 老師作總結發言。他說,自去年四月份恢複舉(ju) 辦“珞珈政治學論壇”以來,一直缺乏一次純政治哲學的討論,今晚李佃來老師的主題報告終於(yu) 填補了這個(ge) 空白。另外,這次論壇其實醞釀了不短時間,因為(wei) 涉及不同學科老師的議題聚焦和時間協調。之前還擔心政治哲學的問題討論不起來,從(cong) 效果來看,大家的爭(zheng) 論非常激烈,這說明政治哲學和分配正義(yi) 問題非常具有討論空間。政治哲學這樣一種強規範性的研究路徑,從(cong) 話語到思維都比較純粹,需要進入思辨的狀態,若沒有一定的閱讀儲(chu) 備和思辨訓練,不一定能抓得住。對今晚參加論壇的同學們(men) 來說,李佃來老師的報告和後續討論都是非常有趣的一種學術感受。今晚的討論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開始,希望今後能繼續組織同哲學等領域相關(guan) 學者的跨學科探討。(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供稿)
附:“珞珈政治學論壇”往期簡訊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3期:“政治的時間分析”(主講:劉天旭),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2期:“邊疆治理視角下滿洲裏市行政區劃改革研究”(主講:彭慶軍(jun) ),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701期:“棘手的治理:明鄉(xiang) 的初步觀察”(主講:袁方成),網址為(wei)
(下為(wei) 2016年,共8期)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8期:“中國農(nong) 民的環境認知與(yu) 環保行動”(主講:鄧燕華),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7期:“非選舉(ju) 問責:中國政治發展的新觀察”(主講:閆帥),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6期:“有條件的政治性:利益置換與(yu) 政策執行中的組織動員”(主講:狄金華),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5期:漸進主義(yi) 與(yu) 整體(ti) 主義(yi) 的合奏——法國地方政府改革的邏輯進路”(主講:上官莉娜),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 1604期:互聯網+政治?當代網絡政治學的發展與(yu) 現況(主講:陳柏奇),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 1603期:商人的崛起?——政治學視野中的政商關(guan) 係(主講:黃冬婭),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 1602期:城管困局與(yu) 基層治理中的群眾(zhong) 路線(主講:呂德文),網址為(wei)
“珞珈政治學論壇”1601期:政治文化研究的普通人進路(主講:劉偉(wei) ),網址為(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