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劉俊祥教授及其合作者在CSSCI期刊《西南大學學報(社會(hui) 科學版)》發表題為(wei) 《生態韌性治理的意蘊及其路徑分析》的論文。
內(nei) 容摘要:探索生態治理的具體(ti) 模式,是因應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也是推進生態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以自然脆弱性和社會(hui) 脆弱性為(wei) 表征的現實困境構成了生態治理的重要掣肘,而對社會(hui) 脆弱性的改造成為(wei) 生態治理的工作重心。為(wei) 此,引入韌性理論,建構生態韌性治理模式成為(wei) 構建社會(hui) 韌性、推動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新思路。一方麵,根據社會(hui) 脆弱性所包含的製度要素、文化要素、主體(ti) 要素以及手段要素需要,重塑生態治理在價(jia) 值、目標和方式等維度的韌性,實現謀求持續發展、提升治理能力以及建構多元主義(yi) 的目標價(jia) 值;另一方麵,生態治理韌性體(ti) 係決(jue) 定生態韌性治理的進程。為(wei) 此,包含生態治理文化韌性、生態治理製度韌性、生態治理主體(ti) 韌性、生態治理技術韌性的韌性體(ti) 係要想實現生態治理的韌性建設,就要通過培塑正確理念、優(you) 化製度配置、建構共治網絡以及拓展治理工具等具體(ti) 路徑來得以實現。生態韌性治理立足生態治理的整體(ti) 視角,是實現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新途徑,有助於(yu) 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本文的研究得到了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文明研究”(22ZDA066)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