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青年學術團隊工作研討會(hui) 暨第七批青年學術團隊建設啟動會(hui) 在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工之家召開。會(hui) 上,人文社會(hui) 科學研究院發布了第七批“武漢大學人文社會(hui) 科學青年學者學術發展計劃”學術團隊名單。我院呂普生教授領銜的“中國經驗中的國家理論研究團隊”獲批立項,團隊第二負責人為(wei) 中國邊界與(yu) 海洋研究院章成副教授,主要成員有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曹龍虎、向淼、馮(feng) 川、潘墨濤、夏守智等青年學者。團隊立足中國經驗,旨在從(cong) 學科交叉融通角度推動國家理論研究領域基礎理論創新。

呂普生教授作為(wei) 新建團隊負責人代表在大會(hui) 上作交流發言。他提到,切實推動基礎理論創新,是發起和組建青年學術團隊的初衷。推動基礎理論創新是國家戰略的需要,團隊建設需適應國家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的戰略布局。推動基礎理論創新,也是學科建設的需要。武漢大學政治學科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和主攻方向是政治學基礎理論,團隊建設需要跟學科發展緊密融合。此外,推動基礎理論創新還是議題研究的需要。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兩(liang) 大奇跡”,形成了中國之治。從(cong) 國家這一政治體(ti) 視角研究和解釋中國之治、中國國家治理模式,是理論研究之亟需。
談及對團隊建設的認識,呂普生教授指出,團隊建設的出發點是有組織的科研。跨學科融通與(yu) 交叉,往往是學術創新的增長點。傳(chuan) 統個(ge) 體(ti) 式學術研究固然也有其必要,但要實現跨學科融合與(yu) 交叉,往往需要特定的組織加以推動,需要協同攻關(guan) 。團隊建設的著力點是高水平學術研究。產(chan) 出一批高質量研究成果,應當是團隊建設的關(guan) 鍵所在。團隊建設的形式可以是多樣,但這一核心目標、基本著力點應該是不變的。團隊建設的落腳點是帶動青年學者共同成長。團隊建設除了致力於(yu) 知識生產(chan) 和理論創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帶動一批青年學者群體(ti) 性成長。
據悉,武漢大學自2010年正式實施人文社會(hui) 科學青年學者學術發展計劃青年團隊建設項目,已先後遴選支持了7批共計111支青年學術團隊,覆蓋20多個(ge) 學院及機構,為(wei) 青年學者群體(ti) 性成長提供了良好平台。第七批18支文科青年團隊於(yu) 今年12月發文立項,集中支持建設“交叉融通”類青年學術創新團隊,實行跨學科的雙帶頭人負責製,支持有突出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聯合組建跨學科團隊,凝練交叉融通方向,匯聚交叉研究隊伍,建立交叉融通機製,實現交叉協同、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