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世界杯直播网碩士1603黨(dang) 支部成功開展了“行走荊楚大地·尋訪優(you) 秀黨(dang) 員”黨(dang) 員尋訪實踐教育活動。此次活動以支部申報並獲批的武漢大學2017年學生黨(dang) 支部“活力創新工程”之“優(you) 秀黨(dang) 員尋訪實踐活動”(HLCXGCY1716)項目為(wei) 依托,共計11名正式黨(dang) 員、預備黨(dang) 員和入黨(dang) 積極分子參加。活動當天,支部黨(dang) 員走進“中國第一將軍(jun) 縣”紅安縣,尋訪了3名健在老紅軍(jun) 及革命烈士後代和2位有貢獻的老黨(dang) 員並參觀了黃麻起義(yi) 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四方麵軍(jun) 指揮部和七裏坪工會(hui) 舊址等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
上午8點,支部黨(dang) 員佩戴黨(dang) 員徽章準時在牌坊門前集合,統一乘坐校巴,經過兩(liang) 小時車程,順利抵達紅安縣七裏坪鎮政府,受到了當地政府黨(dang) 政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隨後,根據前期方案,尋訪活動分小組同時展開。

(支部黨(dang) 員於(yu) 七裏坪鎮政府合影)
紅安擁有磅礴激蕩的革命史,第一次國內(nei) 革命戰爭(zheng) 爆發以來,湧現出一大批為(wei) 了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舍小我為(wei) 大我的革命英烈,形成了“小小黃安,人人好漢”的地方風貌。此次活動旨在發掘“將軍(jun) 縣”的紅色基因,同時為(wei) 傳(chuan) 承我省老紅軍(jun) 、老黨(dang) 員“不忘初心堅守信仰,全心全意服務人民”的高尚品質、矢誌踐行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貢獻當代青年黨(dang) 員新生力量。
戴新安:沒有落後的群眾(zhong) ,隻有落後的幹部
戴新安是紅安縣一名普通的基層幹部。尋訪過程中,他以親(qin) 身經曆告訴我們(men) 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日新月異廣大農(nong) 民的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談到自己的工作心得時,他說“沒有落後的群眾(zhong) ,隻有落後的幹部”。尋訪過後,支部黨(dang) 員劉桐、田婧表示,正是有了那群從(cong) 特殊年代走過來的黨(dang) 的基層幹部身上堅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才有了我們(men) 來之不易的今天。

(支部黨(dang) 員尋訪戴新安)
李述立:“接地氣”是基層支部工作之本
今年61歲的李述立是紅安七裏坪鎮紅坪社區的黨(dang) 支書(shu) 。1975年小學畢業(ye) 後先後經曆了務農(nong) 、個(ge) 體(ti) 經營到成為(wei) 基層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的過程。談及入黨(dang) 初心,他說自己出生於(yu) 解放後,親(qin) 眼見證了祖國的一天天強大深知黨(dang) 是一個(ge) 真正為(wei) 百姓謀福利的先進組織;談及工作體(ti) 悟,他說百姓心裏有一杆秤,隻有真正俯下身去群眾(zhong) 才會(hui) 從(cong) 心底接納黨(dang) 的幹部;談及對青年黨(dang) 員的期待,他說國家正處於(yu) 高速發展的時代,有思想、肯動腦的人才能滿足新時代的需要。

(支部黨(dang) 員尋訪李述立)

(李述立工作照)
聶忠德:隻要思想堅定、不怕犧牲,戰爭(zheng) 就會(hui) 勝利
聶忠德老人出生於(yu) 1927年9月,今年已是91歲高齡,但依然精神矍鑠。我們(men) 到爺爺家裏的時候,他正準備午休。堅毅的眼神裏透露出的滄桑的歲月感,讓我們(men) 肅然起敬。老人於(yu) 1951年參軍(jun) 入伍,並於(yu) 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那時候我們(men) 的國家,武器沒有思想先進”、“雖然沒有先進的武器,但隻要思想堅定、不怕犧牲,戰爭(zheng) 就會(hui) 勝利”,老兵樸實但飽含深情的話語令在場的支部黨(dang) 員無不為(wei) 之動容。他們(men) 曆經生與(yu) 死、血與(yu) 火的重重考驗卻不悔初心的精神值得我們(men) 青年黨(dang) 員從(cong) 中汲取營養(yang) 、不斷學習(xi) 。老人於(yu) 1956年退伍,現居住於(yu) 七裏坪鎮楊李家村祠堂院。

(支部黨(dang) 員尋訪紅軍(jun) 老黨(dang) 員聶忠德)

(老紅軍(jun) 、老黨(dang) 員聶忠德)
王寶青:身為(wei) 烈士後代,吾輩更當自強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這是黃麻起義(yi) 烈士紀念碑上的一句話。樸素無華,道出了戰爭(zheng) 年代人民生活的常態,卻道不盡每個(ge) 家庭背後的辛酸。兩(liang) 歲時,父親(qin) 舍小家為(wei) 大家,選擇從(cong) 軍(jun) ,十二歲時,父親(qin) 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王寶青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被子彈穿腸而過的父親(qin) 在自己麵前一點點消逝卻無能為(wei) 力。從(cong) 此姊妹倆(lia) 肩負起贍養(yang) 小腳母親(qin) 的重任,挖野菜樹根甚至依靠乞討為(wei) 生,但從(cong) 未抱怨過父親(qin) 。到如今,依然堅毅,感歎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烈士家屬和烈士本人,都值得欽佩,他們(men) 是真正做出過犧牲和貢獻的人,他們(men) 的精神品質永遠值得我們(men) 青年黨(dang) 員虛心學習(xi) 並不斷弘揚。

(支部黨(dang) 員尋訪王寶青)
潘紹壽:憶崢嶸歲月,永葆紅軍(jun) 本色
94歲高齡的潘紹壽老人雖年事已高、聽力不敏,但對前去拜訪的支部黨(dang) 員依然十分熱情。訪談過程中,他略顯渾濁的眼神一直望著我們(men) ,讓人感受到他在努力和用心交談。也許生命在不斷逝去,他們(men) 的紅軍(jun) 本色卻未曾褪去,在歲月的磨礪下更具風采。從(cong) 他的眼神裏,支部黨(dang) 員感受到的,是那段我們(men) 不曾經曆的崢嶸歲月,那是他們(men) 的時代,他們(men) 用青春和熱血換來了我們(men) 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哪有什麽(me) 歲月靜好,隻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這句時下的流行語或許是老一輩們(men) 舍生忘死的生動寫(xie) 照。尋訪過後,支部黨(dang) 員深深被這些可親(qin) 、可愛、可敬的老人吸引,他們(men) 的愛國精神、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men) “90後”學習(xi) 、傳(chuan) 承。

(支部黨(dang) 員尋訪潘紹壽)
尋訪活動結束後,支部黨(dang) 員先後參觀了位於(yu) 紅安縣長勝街的係列紅色遺址,從(cong) 一幅幅珍貴的曆史圖片和一行行生動的文字解說中了解了紅安這座“中國第一將軍(jun) 縣”波瀾壯闊、可歌可泣的革命史。

(支部黨(dang) 員參觀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第四方麵軍(jun) 指揮部)

(支部黨(dang) 員參觀七裏坪工會(hui) 舊址)
下午4點,支部黨(dang) 員統一乘車前往紅安著名紅色旅遊景點黃麻起義(yi) 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參觀探訪,進一步了解了黃麻起義(yi) 的全貌及李先念、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生平偉(wei) 業(ye) 。

(支部黨(dang) 員參觀黃麻起義(yi) 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

(黃麻起義(yi) 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屬於(yu) 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wei) 現實。與(yu) 此同時,他殷切告誡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誌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er) ,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wei) 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shu) 寫(xie) 人生華章。此次尋訪,對支部青年黨(dang) 員而言,正是沿著先輩足跡,探尋紅色基因,不斷堅定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增強理想信念的一次重要契機。尋訪過後,支部黨(dang) 員紛紛表示,未能經曆炮火紛飛的戰爭(zheng) 年代於(yu) 我們(men) 而言是一種幸運,但在和平年代,立足崗位、立足本職做到全心全意服務人民同樣能彰顯信仰的真諦。
(供稿:魏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