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兼程,堅強領導,紅星照耀九八載;日月同輝,大國崛起,紅色江山七十年。今年是黨(dang) 的98歲生日,也恰逢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在這個(ge) 更顯莊嚴(yan) 的特殊時刻,2019年2月,武漢大學2018-2019學年學生黨(dang) 支部“活力創新工程”立項結果公布,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碩士1702黨(dang) 支部項目“研究生黨(dang) 員骨幹宣講團‘1+2’模式調研服務進社區”獲批立項。
該項目主要采用“1+2”的模式。“1”是指“一項調研”,項目組成員以發放問卷和訪談的形式測量並分析武漢市民對黨(dang) 的最新理論的認識程度。“2”是指“兩(liang) 個(ge) 舉(ju) 措”。一方麵,從(cong) 調研發現的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黨(dang) 員骨幹宣講團”活動,通過線上平台宣傳(chuan) 和線下宣傳(chuan) 方式相結合,宣傳(chuan) 群眾(zhong) 、凝聚群眾(zhong) 。另一方麵,結合專(zhuan) 業(ye) 特征進行崗位鍛煉的同時,貫徹在黨(dang) 愛黨(dang) 、在校愛校的服務理念,服務為(wei) 學校發展做出貢獻的老一輩同誌,將紮根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理念外化於(yu) 行動中。
一、理論+實踐,調研檢驗專(zhuan) 業(ye) 知識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獲批立項後,在支部書(shu) 記張雅靜的統籌下,支部進行了一個(ge) 多月的前期準備,包括按照社會(hui) 科學調研方法設計較為(wei) 合理有效的調研問卷和訪談提綱、擬定活動日程和接洽訪談人員、購買(mai) 活動所需的基本物資等。4月12日及15日,支部調研組分別來到江岸區台北街道桃源社區和武漢大學周邊社區進行了黨(dang) 建工作訪談和問卷調查。
在桃源社區,調研組對社區居民進行了集中和隨機相結合的問卷調查,桃源社區胡郡豔書(shu) 記還為(wei) 調研組成員詳細介紹了社區黨(dang) 建工作的開展情況,輔以案例的形式生動詮釋了社區黨(dang) 建工作的亮點和實效。結合問卷和訪談所獲取的信息,調研組發現,桃源社區務實便民的黨(dang) 建工作以“真心為(wei) 民服務”的理念為(wei) 基礎,是黨(dang) 的基層組織引導基層社會(hui) 治理、組織整合轄區資源、服務社區群眾(zhong) 的有益嚐試。
在武漢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和周邊社區,調研組通過“一對一”問卷調查的形式就居民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等黨(dang) 的最新理論、社區黨(dang) 支部建設情況以及居民對兩(liang) 會(hui) 的關(guan) 注情況等展開全麵調查。當日,調研組還穿梭在校園裏,積極向校園內(nei) 活動的武漢市居民說明此次活動的意義(yi) ,幫助引導其完成問卷,達到了預期的調研目標。
通過實地調研,調研組和支部成員結合課堂所學的專(zhuan) 業(ye) 知識,打通理論與(yu) 實際之間的藩籬,用專(zhuan) 業(ye) 知識指導實踐調研,同時又以實際調研所獲得的真實信息豐(feng) 富和修正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二者相輔相成,為(wei) 活動的順利開展、對社區黨(dang) 建工作的正確探索、對社區居民的有針對性服務以及對支部成員的自身學科和實踐素養(yang) 的提高,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黨(dang) 建+服務,黨(dang) 旗飄在群眾(zhong) 心中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黨(dang) 的宗旨,也是黨(dang) 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dang) 建工作是否有成效,歸根到底是要看群眾(zhong) 滿不滿意。支部結合調研和訪談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發現社區中的老年居民普遍麵臨(lin) 著“信息鴻溝”問題——自身信息操作能力與(yu) 想獲取高效信息化服務的需求之間存在著較大的“能力赤字”。為(wei) 此,5月21日下午,在武漢大學老年協會(hui) 活動中心的閱覽室,一場以“智能手機和智慧珞珈APP使用”為(wei) 主題的教與(yu) 學誌願服務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針對絕大多數老同誌不太了解智能手機的功能、對武大相關(guan) 的便捷生活APP不知曉、不會(hui) 使用等問題,支部誌願者給每一位老同誌安裝了“智慧珞珈”APP,並認真地教他們(men) 如何使用“智慧珞珈”APP查工資、繳水電費、校醫院預約掛號等功能。
支部熱心誌願者們(men) 解群眾(zhong) 所需、急群眾(zhong) 所急的負責態度,得到了老同誌們(men) 的高度認同和讚賞。此外,各位老同誌紛紛表示要活到老學到老,跟上時代步伐,一起分享黨(dang) 領導下的科技進步帶來的紅利。此次誌願活動雖然時間短暫,但使黨(dang) 建活動與(yu) 誌願者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以民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開展誌願服務活動。此外,青年黨(dang) 員們(men) 也從(cong) 老同誌的身上學習(xi) 到了一種與(yu) 時俱進、勇於(yu) 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的人生態度。


三、互聯網+宣講,理論傳(chuan) 播拓寬渠道
依托“活力創新工程”項目,支部開創特色宣傳(chuan) 平台,建立微信公眾(zhong) 號“政管院碩士1702黨(dang) 支部”,堅持一活動一推送,強有力地發揮了支部活動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將支部工作做實做細的同時形成了支部自身的宣傳(chuan) 主陣地。
針對前期調研階段了解到的武漢市民對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等黨(dang) 的最新理論以及兩(liang) 會(hui) 的關(guan) 注情況,項目組針對性的製作了武漢大學“活力創新工程”宣傳(chuan) 手冊(ce) ,對十九大報告要點、黨(dang) 員權利和黨(dang) 員義(yi) 務進行了重點宣傳(chuan) ,引領廣大市民把握新思想,引導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明確自身權利、積極履行黨(dang) 員義(yi) 務,更好的激發基層黨(dang) 組織創造活力。
在線上宣傳(chuan) 的同時,項目組同時開展線下宣講活動。選擇實踐經驗豐(feng) 富、理論功底紮實、熟悉基層情況的項目組成員組成“宣講小分隊”,根據不同社區群眾(zhong) 理解需求,開展“菜單式”實地微宣講、卡片微宣講等,開展互動式宣講,一邊宣講十九大精神,一邊收集群眾(zhong) 對基層黨(dang) 建和民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四、學校+社會(hui) ,社學結合增添動能
“研究生黨(dang) 員骨幹宣講團‘1+2’模式調研服務進社區”項目從(cong) 籌劃到實施再到結項,與(yu) 學校和相關(guan) 社區的支持密不可分。學校與(yu) 學院在活動方案的製定、活動經費的支持等方麵給予了充分的指導和支持,是本次活動圓滿成功的“引擎機”;而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居民群眾(zhong) 對活動開展的全力配合,是活動得以圓滿完成的“助推劑”。“社區是基層基礎,隻有基礎堅固,國家大廈才能穩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論述了社區治理在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大作用,而高校作為(wei) 科研院所,其研究活動也應麵向社區需求,“社學互動、社學結合”才能形成合力,共築社區治理現代化。

本次“活力創新工程”項目,全體(ti) 支部成員都參與(yu) 其中,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dang) 的宗旨、服務了社區群眾(zhong) 、獲得了基層真知,是一次極富意義(yi) 的黨(dang) 建實踐活動。支部成員也堅定表示,在今後的學習(xi) 和生活中,會(hui)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囑托,“廣大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wei) 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yu) 砥礪奮鬥、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wei) ”,用實際行動做到“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
供稿:梁健、李平
供圖:政管院碩士1702黨(dang) 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