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1日星期五晚7點,我院政治學博士研究生第四十期學術沙龍在學院317教室順利舉(ju) 行。本期學術沙龍的主題是“人工智能時代的權力想象”,主講人為(wei) 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2018級博士徐超,特邀點評嘉賓為(wei) 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副教授陳剛老師,以及講師陳柏奇老師,參加沙龍的有政治學理論、中外政治製度、社會(hui) 保障以及行政管理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生、碩士生以及本科生,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2017級博士梅立潤主持了本次沙龍。

徐超博士主要就自己正在撰寫(xie) 的論文《集中化或分散化:人工智能時代的政治權力》進行了匯報與(yu) 探討,在論文中,他主要聚焦“政治權力”這一政治學的核心概念,認為(wei) 人工智能內(nei) 含的高效率、多中心、強依賴、硬門檻、黑箱化、場景化特性將引導政治權力走向集中化或分散化的不同道路,深刻作用於(yu) 政治權力主體(ti) 、政治權力作用方式、政治權力作用範圍與(yu) 效能。最後,徐超提出,在人工智能時代,未來的國家形態走向需指引進入權力分散、活力迸發的民主政治,因而,必須加強國家規劃和引導。
在沙龍的點評環節,陳剛老師、陳柏奇老師分別就徐超博士的論文選題、論文結構以及研究方法進行了激烈的討論。陳剛老師首先肯定了徐超論文的選題,這個(ge) 話題一直以來也是他所關(guan) 注並且感興(xing) 趣的,但是陳剛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問,論文中對政治權力集中化與(yu) 分散化的特點描述的比較詳盡,但是沒有闡述不同特點導致不同路徑的機製。陳老師建議我們(men) 在討論政治權力時,應當更加關(guan) 注權力關(guan) 係的主體(ti) ,包括人工智能的製造者、開發者,去中心化的網絡權力組織以及政府對人工智能的控製問題。陳柏奇老師就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需要進一步闡明文章的問題意識,因為(wei) 這實際上涉及到網絡政治學的一個(ge) 基本問題,究竟是技術決(jue) 定論還是社會(hui) 決(jue) 定論,必須要確定網絡對政治權力究竟有什麽(me) 樣的影響這樣一個(ge) 大的框架。
在沙龍的互動環節,梅立潤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權力想象這一主題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探討,包括人工智能時代,政治權力的來源可能產(chan) 生怎樣的變化?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權力的運用?如何促使人工智能成為(wei) 一種良善的技術?如何監管人工智能?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men) 去關(guan) 注。本科生、碩士生以及來自法學院的博士研究生也對這一議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與(yu) 看法,老師與(yu) 同學們(men) 在交流中互相學習(xi) 、互相啟發。最後,同學們(men) 對老師的指導、分享與(yu) 啟發表示了深深的謝意,本期沙龍在掌聲中圓滿結束。
(圖/文 徐小豐(fe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