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4日下午,教育部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第一首席專(zhuan) 家鄧大鬆教授為(wei) 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業(ye) 、公共經濟管理專(zhuan) 業(ye) 2023級新生帶來“珞珈社保新生第一課”。
本次講座由世界杯直播网公共經濟與(yu) 社會(hui) 保障係主任孟穎穎教授主持,公共經濟與(yu) 社會(hui) 保障係張平副教授等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業(ye) 、公共經濟管理專(zhuan) 業(ye) 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鄧大鬆教授首先對學院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業(ye) 的學科建設、人才建設、教材建設、課程建設及社會(hui) 影響建設工作予以了充分的肯定,隨後帶領在座師生回顧了上世紀70年代至今,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業(ye) 在鄧教授等前輩的努力下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的創建與(yu) 發展曆程。通過對曆史的歸納總結,鄧教授指出,社會(hui) 保障專(zhu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深厚的理論基礎。
隨後,鄧教授提出了當前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麵臨(lin) 的挑戰和問題:
其一,當今的社會(hui) 實踐發展變化迅速,主要表現在:
1、社會(hui) 保障由曆史範疇向自然範疇轉換;
2、社會(hui) 保障(尤其是社會(hui) 保障服務)由普遍性向個(ge) 性化發展;
3、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由一支柱向多支柱發展;
4、社會(hui) 保障主體(ti) 由單一主體(ti) 向多元主體(ti) 轉變;
5、社會(hui) 保障由單一保障向全方位保障轉變;
6、就業(ye) 崗位、就業(ye) 內(nei) 容由相對穩定向高流動性轉變;
7、社會(hui) 保障基金管理由屬地化向全國統籌發展;
8、社會(hui) 保障由本土化向國際化、全球化發展;
9、社會(hui) 保障精算由傳(chuan) 統算法向雲(yun) 計算發展;
10、知識信息傳(chuan) 播由有線無線向網絡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
麵對這一係列新的變化,鄧教授認為(wei) 社會(hui) 保障基本理論體(ti) 係需要進一步豐(feng) 富和完善,強調師生務必要打好紮實的理論基礎,將基本理論體(ti) 係建牢。
其二,我國的老齡化問題嚴(yan) 重,麵臨(lin) 未富先老的局麵。當下子女難以承擔養(yang) 老重任,公立養(yang) 老機構匱乏,私立養(yang) 老機構費用較高,我國老齡事業(ye) 、老齡產(chan) 業(ye) 發展任重道遠。
其三,養(yang) 老金入不敷出。對養(yang) 老金缺口的擔憂由來已久,如今問題愈發嚴(yan) 重。延遲退休年齡必需的三個(ge) 條件,即過剩的生產(chan) 資料、充足的就業(ye) 崗位、勞動人口的相對短缺,如今也尚未充分滿足。轉換國有資產(chan) 、降低養(yang) 老金標準等措施亦有較大局限性。
其四,看病難、吃藥貴問題仍是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從(cong) 頂層設計,到管理、投入,症結究竟何在仍未破題。
其五,基本養(yang) 老金全國統籌製約因素較多。是缺乏管理決(jue) 策執行力,還是地區利益保護主義(yi) 盛行,亦或是其他原因?鄧教授認為(wei) ,地區生產(chan) 力發展不平衡是導致統籌層次較低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也還有其他原因亟待探究。
麵對這一係列挑戰,鄧教授殷切叮囑社保學子讀好三本書(shu) :通過認真學習(xi) 課程、教材、讀物以及工具技術讀好“專(zhuan) 業(ye) 的書(shu) ”;通過積極參加社會(hui) 調研、社會(hui) 活動,深入實踐,讀好“社會(hui) 的書(shu) ”;通過早日確立人生目標、規劃職業(ye) 發展、培養(yang) 良好的心態讀好“自己的書(shu) ”。鄧教授希望社保師生不斷努力,成為(wei) 優(you) 秀人才,把專(zhuan) 業(ye) 建設得更好。
最後,學生代表向鄧教授敬獻鮮花,講座在全體(ti) 師生的熱烈掌聲中落下帷幕,鄧教授的精彩分享撥雲(yun) 見日,為(wei) 社保師生們(men) 未來的學習(xi) 和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文|袁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