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碩士2102黨(dang) 支部組織開展“學習(xi) 校史校情,弘揚珞珈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前往武漢大學校史館進行參觀學習(xi) 。

活動伊始,支部成員站在校史館莊嚴(yan) 肅穆的大門前聽講解員對全館進行介紹。武漢大學校史館坐落於(yu) 校園中心的獅子山頂,包括通史展與(yu) 專(zhuan) 題展兩(liang) 個(ge) 部分,通史展分為(wei) “百年滄桑” “世紀華章”兩(liang) 個(ge) 展廳,專(zhuan) 題展分為(wei) “珞珈黌宮” “武漢大學傑出人物展”兩(liang) 個(ge) 部分。通過珍貴曆史照片、檔案史料及文物、電子相框、多媒體(ti) 視頻及音頻等多種展示形式,全麵、生動地反映了武漢大學建校百餘(yu) 年來的悠久曆史與(yu) 深厚底蘊。

接著,支部成員跟隨講解員進入展廳。“百年滄桑”展廳位於(yu) 地下一樓,展示了武大2000年合並前的曆史,“世紀華章”展廳位於(yu) 地上五樓,展示了武大2000年合並後十餘(yu) 年來的辦學成績,近年來學校取得的教學、科研重要成果獲獎證書(shu) 、著作及實物。

在參觀最後,支部成員有幸前往校史館五樓的陽台,站在獅子山山巔俯瞰武大全貌,穿越百年曆史,於(yu) 碧瓦飛甍間感受武漢大學的古今變化。

參觀結束,支部成員感觸良多,幾位黨(dang) 員記錄了自己的感悟。
在校史館,我感受到了武漢大學深厚的文化和曆史底蘊,一張張老圖片在眼前劃過,在心中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原來武漢大學曾有過這樣悠久的曆史,在戰爭(zheng) 年代,無數優(you) 秀的學者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優(you) 秀的先行者也給我們(men) 建造這樣美麗(li) 又富有內(nei) 涵的大學,我很榮幸能夠成為(wei) 珞珈山民的一員,也希望自己能夠在珞珈校園裏麵努力學習(xi) ,回報學校!
——李茜
3月2日,我們(men) 參觀了武漢大學校史館,跟隨解說員的講解,共同回顧了學校的創辦淵源和曆史沿革,體(ti) 悟了幾代武大人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曆程。校史記錄著百年武大走過的足跡,也是每一位武大人的寶貴精神財富。回顧曆史,展望今朝,我們(men) 須樹立知校愛校情懷,明確初心與(yu) 使命,以自強弘毅的品質和求是拓新的治學態度繼往開來,不懈奮鬥。
——郭昕欣
參觀校史館,我感慨萬(wan) 千。原來我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的教學樓,我們(men) 每天走過的路,都蘊藏著豐(feng) 富的故事。跟隨講解員的步伐,我們(men) 了解到建校以來學校的發展曆程和種種成就。從(cong) 舊照片中,依稀辨別出兩(liang) 排矮矮的平方,就是自強學堂的開始,武大從(cong) 此溯源。“經國以自強為(wei) 本,自強以儲(chu) 才為(wei) 先。自強之策,以教育人才為(wei) 本,教戰之方,以設立學堂為(wei) 本。”這是張之洞的辦學目的,非育才不能圖存,非興(xing) 學不能育才。從(cong) 教育抓起發展興(xing) 國之路,由此得“自強”二字。武大的每一處都寓意深遠,粗看不起眼的建築,都有著各自的曆史和故事,老圖建築群和行政樓的結構與(yu) 設計、房簷上的圖騰、藍綠色的瓦當,姿勢多樣、獨具風味,代表著各自不同的風格與(yu) 時代。站在老圖樓頂俯瞰校園,又能發現不一樣的美,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能夠在美麗(li) 而又有豐(feng) 厚底蘊的學校學習(xi) ,是一件多麽(me) 幸福的事情。
——黃昕儀(yi)
參觀校史館給了我重新係統地認識學校一個(ge) 良好的機會(hui) 。從(cong) 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到國立武漢大學,從(cong) 武昌東(dong) 廠口到四川樂(le) 山再到珞珈山,百年風雨,篳路藍縷,有無數名人誌士在這裏駐足,亦有無數學子在這裏點亮人生旅途。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xi) ,我們(men) 更深入而全麵地了解到了武大的發展曆史,增強了對武大和民族曆史的了解,激勵我在今後的學習(xi) 生活中不斷前行,砥礪奮進。
——張恒
煌煌武大,巍巍珞珈,踏進承載武大百年風雨的校史館,我不但感受到了一所名校的沿革與(yu) 發展,更體(ti) 悟了一個(ge) 民族與(yu) 社會(hui) 的宏大變遷。從(cong) 師範專(zhuan) 門學校到國立綜合大學,從(cong) 東(dong) 湖之濱到樂(le) 山之旁,這所光榮的學府在一代代師長前輩的苦心經營之下於(yu) 危難中負重前行,於(yu) 困苦中勃然向上。優(you) 秀的前輩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men) 滿懷救國的熱忱,將國家的希望凝注於(yu) 書(shu) 本之中,傾(qing) 力在筆尖之上,用自己的力量為(wei) 國奉獻。今天的我們(men) ,肩扛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使命,更應不負韶華,繼承前輩的誌向,力爭(zheng) 成為(wei) 國家與(yu) 民族的棟梁。
——張博海
歲月如歌,征程漫漫。通過此次特殊的教育形式,支部成員加深了對學校飽經滄桑曆史的了解,深切體(ti) 會(hui) 到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訓精神,這種精神激勵著支部成員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為(wei) 民族的振興(xing) 、國家的興(xing) 旺、黨(dang) 的事業(ye) 繼續奮鬥的決(jue)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