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曆史是現實的根源,任何一個(ge) 國家的今天都來自昨天。隻有了解一個(ge) 國家從(cong) 哪裏來,才能弄懂這個(ge) 國家今天怎麽(me) 會(hui) 是這樣而不是那樣,也才能搞清楚這個(ge) 國家未來會(hui) 往哪裏去和不會(hui) 往哪裏去。”4月9日,為(wei) 進一步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常態化,碩士2101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發展對象與(yu) 研究生黨(dang) 總支成員一同前往湖北省博物館,開展了一場以“傳(chuan) 承革命精神 致敬百年風華”為(wei) 主題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參觀交流活動,深入了解湖北地區的曆史文化與(yu) 荊楚英傑的革命精神。

湖北省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26萬(wan) 餘(yu) 件(套),其中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有特色。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鍾、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為(wei) 該館四大鎮館之寶。下午15時,碩士2101黨(dang) 支部黨(dang) 員同誌、發展對象及研究生黨(dang) 總支成員準時到達湖北省博物館。在誌願者的講解下,同誌們(men) 走進“曾侯乙”“曾世家”“楚國八百年”“越王勾踐劍”等展廳進行參觀,用心觀賞每一件既有濃鬱地方色彩,又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藏品。大家遨遊在楚文化的長河中,聆聽文物講述曆史,用心感受荊楚文化的魅力,對湖北地區古代文化有了更加立體(ti) 、直觀的感受。

同誌們(men) 還走進“荊楚百年英傑展廳”,一同追尋中國革命的偉(wei) 大征程,感受荊楚先輩們(men) 的革命豪情。大家在每一位革命先烈、仁人誌士的介紹前駐足,被他們(men) 的故事與(yu) 精神深深感動,同時也備受鼓舞。在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的參觀中,支部黨(dang) 員與(yu) 發展對象、黨(dang) 總支成員相互討論、密切交流,大家紛紛表示,要堅定信念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緬懷革命先輩,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用實際行動踐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成為(wei) 新時代能擔當黨(dang) 和國家大任的時代新人。

本次活動結束後,大家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活動收獲:
湖北省博物館的參觀學習(xi) 讓我了解了荊楚大地的過去,也了解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革命曆程。曆史如一條長河,從(cong) 古至今涓涓流淌,永遠沒有止盡。曆史文化遺產(chan) 需要我們(men) 去保護,黨(dang) 的曆史也需要我們(men) 去傳(chuan) 承與(yu) 發揚。
——王加麗(li)
在湖北省博物館中,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鍾、鄖縣人頭骨和元青花四愛瓶等曆史文物記錄著豐(feng) 富多彩、飽含智慧的荊楚文化,講述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同時也體(ti) 現了當代中國考古工作者還原曆史真相的堅韌與(yu) 不懈,更是華夏兒(er) 女傳(chuan) 承文明賡續血脈的真實寫(xie) 照。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曆史文物是增強文化自信更直接、更鮮活、更寬闊的載體(ti) 。參觀博物館,探文明根源,樹立文化自信,增加文化自強,築牢信念之基,照亮前行之路。
——甘李江
陶瓷並舉(ju) ,漆竹流芳,邁入承載荊楚文化的湖北省博物館,我不僅(jin) 體(ti) 會(hui) 到了千百年來文化傳(chuan) 承的深厚積澱,也深深感受到了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從(cong) 曾侯乙編鍾的千古絕響到越王勾踐劍的鑠鑠鋒芒,從(cong) 商周青銅器到秦漢木器簡牘,荊楚大地上文明之風流轉不息,文化之火生生不止。作為(wei) 青年人,我們(men) 更要不忘根本,堅持把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努力做出更大貢獻。
——龔誌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