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直播网推薦免試研究生實施細則
(2019年5月修訂)
為(wei) 保證學院推薦優(you) 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簡稱“推免”)工作公平、公正、公開進行,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推薦優(you) 秀應屆本科畢業(ye) 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的通知》(教學廳〔2014〕5號)、《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做好2019年推薦優(you) 秀應屆本科畢業(ye) 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8〕10號)、《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高校學生參軍(jun) 入伍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5〕3號)以及《武漢大學推薦優(you) 秀應屆本科畢業(ye) 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武大本字〔2016〕43號)文件精神,結合學院實際情況,特製定本細則。
第一條申請推免的學生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納入國家普通本科招生計劃錄取、在規定學製年限內(nei) 完成學業(ye) (注:能隨入學時的年級畢業(ye) 並獲得學位)的應屆本科畢業(ye) 生(不含第二學士學位)。
(二)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yi) 情操和集體(ti) 主義(yi) 精神,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堅定,社會(hui) 責任感強,積極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奮學習(xi) ,刻苦鑽研,學術研究興(xing) 趣濃厚,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科研潛質和專(zhuan) 業(ye) 能力傾(qing) 向。
(四)誠實守信,學風端正,無任何考試作弊或其他學術不良記錄。
(五)品行表現優(you) 良,無任何違法違紀受處分記錄。
(六)成績優(you) 秀(除體(ti) 育之外的必修課及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列出的專(zhuan) 業(ye) 主幹課中要求的必選課平均成績排名在本專(zhuan) 業(ye) 前50%以內(nei) ),必修課中專(zhuan) 業(ye) 平台課、專(zhuan) 業(ye) 課無重修現象;全國英語六級考試422分及以上,或雅思成績6.5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績90分及以上;小語種專(zhuan) 業(ye) 學生、藝術類專(zhuan) 業(ye) 學生與(yu) 高水平運動員,要求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422分及以上,雅思成績5.5分及以上或托福成績80分及以上。
(七)對確有特殊學術專(zhuan) 長或具有突出培養(yang) 潛質者以及全國重大競賽一等獎獲得者,經三名以上本校本專(zhuan) 業(ye) 教授聯名推薦,由學院推免工作領導小組嚴(yan) 格審查,可不受綜合排名、外語成績與(yu) 學習(xi) 年限等條件限製,但學生有關(guan) 說明材料和教授推薦信要在學院進行公示。
第二條學院根據學校規定成立推免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小組。領導小組由院長、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分管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分管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書(shu) 記組成,負責推薦選拔工作的組織與(yu) 領導;工作小組由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分管本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副書(shu) 記、院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成員、本科教學秘書(shu) 、年級輔導員組成,具體(ti) 實施本院的推免工作。
第三條推薦免試研究生均按綜合成績進行排名,排名在前的優(you) 先獲得推免名額。計分比例為(wei) :課程成績占90%,科研活動等占10%。所有計分項目獲得的有效期限必須為(wei) 入校以後至申請推免當年的8月31日以前。
(一)課程成績(占90%)
第1~6學期的除體(ti) 育之外的所有必修課及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方案列出的專(zhuan) 業(ye) 主幹課中要求的必選課納入平均成績計算,以第一次考試的成績為(wei) 準。如因學習(xi) 中途經學校批準到其他學校交流或其他特殊情況於(yu) 考前辦理了緩考手續而因客觀原因未及時完成考試的課程(限1門)不納入平均成績計算;無故未選或未經批準而缺考的課程按零分納入平均成績計算。
計分方法:各科學習(xi) 成績乘以該課程學分累計之和,除以累計課程的學分之和,得出平均成績。再以本專(zhuan) 業(ye) 最高的平均成績為(wei) 標準,折算成標準分90分,並得出換算比例;再用此換算比例計算其他同學學習(xi) 成績得分,計入綜合成績總分。
平均成績=∑(課程成績×該課程學分) /∑學分
(保留至小數點後三位,四舍五入。下同)
換算方法舉(ju) 例:有甲、乙、丙三人。甲平均成績92分,乙平均成績90分,丙平均成績88分。比例計算,甲在本專(zhuan) 業(ye) 平均成績最高即為(wei) 該項的滿分90分,乙的得分為(wei) 90÷92×90=88.043分,丙的得分為(wei) 88÷92×90=86.087分。
(二)科研活動等(占10%)
1、學術研究成果(占5%)
各係必須成立評審小組對申報者進行嚴(yan) 格、認真的評審。評審小組成員不得少於(yu) 三人,分管本科教學的係主任或副主任擔任評審小組組長,推免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必須參加評審小組。評審小組成員名單在評審工作開始前必須上報學院推薦免試研究生工作小組。
學生應提交科研論文、專(zhuan) 業(ye) 學術著作或專(zhuan) 利證書(shu) 的原件。期刊論文由評審小組進行驗證,驗證方法:(1)學術論文發表的期刊必須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學術期刊名單”範圍內(nei) 期刊的正刊,增刊及其他期刊均不計分;(2)學術論文選題須屬於(yu) 本專(zhuan) 業(ye) 領域,否則不計分;(3)若在學術期刊名單範圍內(nei) ,在學校圖書(shu) 館網頁通過“中國知網”、“萬(wan) 方”、“維普”檢索作者和篇名,三個(ge) 數據庫中有一個(ge) 能檢索到即為(wei) 驗證通過。
學術論文字數要求:參撰本專(zhuan) 業(ye) 學術著作,每部參編字數不少於(yu) 25千字;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每篇字數不少於(yu) 4千字;在報刊理論版上發表的學術論文,每篇字數不少於(yu) 2千字。
評判標準為(wei) :
(1)凡以第一作者身份或與(yu) 本院專(zhuan) 業(ye) 教師合作的第二作者身份,在CSSCI及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篇者,直接按滿分5分計。
(2)學術論文或專(zhuan) 利的數量分值2分(占2%),除第(1)條所列情況外,其他學術論文必須以第一作者身份正式發表,專(zhuan) 利計第一專(zhuan) 利權人或與(yu) 本院教師合作的第二專(zhuan) 利權人。按照學生正式發表學術論文或專(zhuan) 利的數量累加,每篇學術論文或每項專(zhuan) 利0.4分,超過5篇(項)的按滿分2分計。
(3)學術論文的質量分值3分(占3%),由評審小組對學生本人選定提交的1篇或1本代表性學術成果進行評定。未正式發表的論文是否參評質量分,由係評審小組決(jue) 定,若參評,字數應不少於(yu) 5千字。所有參評質量分的論文須經學院統一檢測重複率,重複率超過25%者取消推免資格。
計分方法:先累計該類合計得分,再以本專(zhuan) 業(ye) 的最高分為(wei) 標準,折算成標準分5分,並得出換算比例;再用此換算比例計算其他同學的研究成果得分,計入綜合成績總分。
換算方法舉(ju) 例:有甲、乙、丙三人。甲累計得分4.5分,乙累計得分4分,丙累計得分3分。比例計算,甲的累計得分最高即為(wei) 該項的滿分5分,乙的得分為(wei) 4÷4.5×5=4.444分,丙的得分為(wei) 3÷4.5×5=3.333分。
2、科研立項、獲獎、學科競賽及其他(占5%)
第一,校內(nei) 外科研課題(須提供科研項目立項書(shu) 、立項合同或結題證明材料原件及複印件;課題負責人出具證明未經學校主管部門蓋章的,不予認可;中途變更成員,需獲得立項單位審批的成員變更表);
第二,校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論文獎、著作獎、發明獎,須提供成果原件及頒獎機構出具的獲獎證明原件);
第三,學科專(zhuan) 業(ye) 競賽獲獎及各類學習(xi) 競賽獲獎(須提供獲獎證書(shu) 原件或學校紙質文件);
第四,“其他”主要包括在校期間入伍服兵役(須查驗退役證原件並提供複印件)、到國際或地區組織(外交部官網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認定的組織)實習(xi) (須提供國際組織實習(xi) 證明原件及複印件)。
計分標準為(wei) :
(1)主持國家級縱向科研項目每項計50分,主持省級及以上縱向科研項目每項計40分,主持校級科研項目(本科生院學生科研立項)每項計30分,共青團係統立項的科研項目按同級別計分標準的一半計算。主持橫向科研項目每項計15分。所有項目均須按規定進度正常進行(立項計該項目分值的70%,結項計該項目分值的30%)。合作項目的主持人先提20%分值,然後所有成員(含主持人)平均分配剩餘(yu) 分值。注:縱向科研課題為(wei) 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等高校主管部門的課題,其他單位設立課題為(wei) 橫向課題。課題均須有武漢大學或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到賬科研經費證明,橫向課題以到賬經費不低於(yu) 2000元計。不能提供立項書(shu) 或立項合同證明自己為(wei) 課題組成員的,不計分。
(2)科研成果獲獎,國家級一等獎計50分,二等獎計40分,三等獎計30分;省級一等獎計40分,二等獎計30分,三等獎計20分;校級一等獎計30分,二等獎計20分,三等獎計10分。合作項目獲獎,項目負責人先提20%分值,然後所有成員(含負責人)平均分配剩餘(yu) 分值。(計入此類)
(3)學科專(zhuan) 業(ye) 競賽及學習(xi) 競賽。包括“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案例分析、辯論、演講、外語翻譯以及本科生院組織的學習(xi) 競賽等,“學科競賽”僅(jin) 限本學科的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特等獎計50分,一等獎計40分,二等獎計30分,三等獎計20分;省級一等獎計30分,二等獎計20分,三等獎計10分;校級一等獎計20分,二等獎計10分,三等獎計5分。注:全國競賽指由國家主管部級行政機構主辦的競賽,省級比賽指由省屬主管行政機構主辦的競賽。國家一級學會(hui) (協會(hui) )或國際學會(hui) (協會(hui) )主辦的競賽按省級競賽計分標準計算,省級學會(hui) (協會(hui) )主辦的競賽按校級競賽計分標準計算。由校團委主辦或委托各學院承辦的校級競賽、由學校各學生組織、社團協會(hui) 經學校批準舉(ju) 辦的校級競賽,以及本院舉(ju) 辦的競賽活動,按相應校級計分標準的一半計算。參加其他“211工程”高校校級競賽獲獎,按校級比賽計分標準的一半計分。不同類型的項目可累加計分;多次參加同一類型(不論名稱是否完全一致)項目比賽並多次獲獎的,除“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ye) 大賽可累加計分(須為(wei) 不同項目,而非同一項目的不同級別比賽)之外,其他項目隻計一次最高分。
團隊參賽獲獎,署名第一的成員先提20%分值,然後所有成員(含署名第一的成員)再平均分配剩餘(yu) 分值。
(4)其他。在校期間入伍服兵役,計20分;到國際或地區組織實習(xi) ,計20分。
計分方法:先累計該類四項合計得分,再以本專(zhuan) 業(ye) 的最高分為(wei) 標準,折算成標準分5分,並得出換算比例;再用此換算比例計算其他同學科研立項及獲獎得分,計入綜合成績總分。
換算方法舉(ju) 例:有甲、乙、丙三人。甲累計得分300分,乙累計得分200分,丙累計得分100分。比例計算,甲的累計得分最高即為(wei) 該項的滿分5分,乙的得分為(wei) 200÷300×5=3.333分,丙的得分為(wei) 100÷300×5=1.667分。
第四條如綜合成績總分相同,則按社會(hui) 實踐成果得分排序;如社會(hui) 實踐成果得分相同, 則按課程成績排序;如課程成績相同,則按必修課平均成績排序;如必修課平均成績相同,則按專(zhuan) 業(ye) 必修課平均成績排序。
社會(hui) 實踐成果計分標準:校級社會(hui) 實踐優(you) 秀成果一等獎20分,二等獎15分,三等獎10分(其中項目負責人先提20%分值,然後包括負責人在內(nei) 的所有成員平均分配剩餘(yu) 分值)。社會(hui) 實踐先進個(ge) 人不計分。
第五條申請推免的學生,滿足第一條,課程成績在本專(zhuan) 業(ye) 排名第一者,可直接獲得推免資格,其推薦名次按綜合成績排序。
第六條申請學生應提供以上各項證明材料的全部原件和複印件統一認定;對在申請推免生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學生,一經發現,立即取消推免生資格,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籍或紀律處分。
第七條 推免名額分配
(一)國家重點學科,單獨計算1個(ge) 名額,從(cong) 學校分配的總名額中先提出來,剩餘(yu) 名額按各專(zhuan) 業(ye) 人數比例分配。
(二)因上一年度浪費名額而扣減學院總名額時,扣減相應專(zhuan) 業(ye) 名額。
(三)因上一屆畢業(ye) 生畢業(ye) 率原因而扣減學院總名額時,按各專(zhuan) 業(ye) 未按期畢業(ye) 人數占全院未按期畢業(ye) 人數的比例扣減有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名額。
(四)學校因各類大賽獲獎追加到特定學生的名額,不納入總名額分配,直接分配到學生本人。
第八條學院對申請人進行考核、審查、篩選,並在院內(nei) 張榜或上網公示推薦候選人名單,公示期不少於(yu) 10天。
第九條對申請到本院的推免生,各碩士學位點按照研究生院規定的程序和標準組織複試,按照擇優(you) 錄取的原則排序,依次錄取。
第十條已錄取為(wei) 推免生的學生本科階段不得辦理出國和畢業(ye) 派遣手續。
第十一條本辦法自2015級起實施。未盡事宜由學院推免工作小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