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舉辦山西幹部自主選學培訓班-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新)
您的位置: 首頁 > 正文
    學院要聞
    武漢大學舉辦山西幹部自主選學培訓班
    發布時間:2010/12/14 00:00:00來源: 瀏覽次數:

    ——顧海良校長致詞並作學習(xi) 黨(dang) 的十七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報告

    12月9日上午,山西幹部自主選學武漢大學培訓班在山西省委黨(dang) 校舉(ju) 行開班式,顧海良校長致辭並為(wei) 培訓班作關(guan) 於(yu) 學習(xi) 黨(dang) 的十七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報告,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湯濤出席開班式並作動員,開班式由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陳學東(dong) 主持。

    顧海良在致辭中,介紹了武漢大學的悠久曆史、光榮的革命傳(chuan) 統、辦學規模、學科優(you) 勢、師資隊伍以及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取得的成就,並對山西省委組織部在幹部自主選學中,采取“送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方式開展培訓的做法表示讚賞。他說,武大走出去到省外辦班,這是第一次,一定要體(ti) 現“省校合作辦學”精神,配強師資力量,加強組織管理,切實把專(zhuan) 題培訓班辦好,打造武大幹部培訓班品牌。

    武漢大學是中組部和教育部共同確定的全國13所首批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之一,今年7月28日與(yu) 山西省簽訂了幹部培訓資源共享合作協議,成為(wei) 山西首批省外幹部教育培訓高校基地之一。在幹部自主選學試點工作中,武漢大學已在校本部為(wei) 山西省舉(ju) 辦5期培訓班,培訓各級各類幹部300多人,取得良好效果。為(wei) 了方便廣大幹部更好地參加學習(xi) 培訓,同時也為(wei) 了進一步深化武漢大學與(yu) 山西省之間的“省校幹部培訓資源共享合作關(guan) 係”,我校創新合作模式,采取“送教上門”方式,到山西集中舉(ju) 辦兩(liang) 期幹部自主選學培訓班,第一期“公共管理理論與(yu) 實務專(zhuan) 題”12月9日開班,12月14日結束,第二期“領導藝術與(yu) 能力研究專(zhuan) 題”12月17日開班,12月22日結束。

    本期專(zhuan) 題培訓班全體(ti) 學員,省委黨(dang) 校第13期省管領導幹部進修班、第49期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全體(ti) 學員,部分本科院校和高職高專(zhuan) 院校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全省幹部自主選學試點單位中省直廳局和駐太原省屬重要骨幹企業(ye) 負責同誌,太原市委組織部機關(guan) 部分領導幹部和太原市部分市管領導幹部共計500人參加了開班式和專(zhuan) 題報告會(hui) 。

    開班式後,顧海良校長作了《曆史新起點、發展新要求——學習(xi) 五中全會(hui) 的幾個(ge) 理論問題》的專(zhuan) 題報告。報告著重從(cong) 三個(ge) 方麵就學習(xi) 黨(dang) 的十七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作了講解,一是曆史新起點的新判斷;二是主題、主線和主要目標;三是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要求。

    顧海良指出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準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準確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改革發展實際是形勢判斷的基本要求。首先,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世界多極化發生深刻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其次,當代中國正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向前邁進。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hui) 主要矛盾沒有變,同時我國發展呈現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出現一係列新情況新問題。再次,我國發展仍處於(yu) 可以大有作為(wei) 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麵推進,準備戰勝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黨(dang) 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黨(dang) 的建設狀況、黨(dang) 員隊伍素質同黨(dang) 肩負的曆史使命還存在不少不相適應的地方。最後,領導幹部要提高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本領。具體(ti) 來講,必須提高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的能力,提高謀劃發展、統籌發展、優(you) 化發展、推動發展的本領,提高群眾(zhong) 工作、公共服務、社會(hui) 管理、維護穩定的本領,大力使用落實科學發展態度堅決(jue) 又有能力的管理幹部,為(wei) 推動科學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十二五”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題、主線和主要目標。以科學發展為(wei) 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guan) 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現階段,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guan) 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農(nong) 業(ye) 基礎仍然薄弱、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ye) 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hui) 矛盾明顯增多、製約科學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依然較多。黨(dang) 的十七大提出了對我國目前經濟社會(hui) 狀況的基本判斷,指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過大,城鄉(xiang) 、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仍然不平衡,農(nong) 業(ye) 穩定發展和農(nong) 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chan) 、司法和社會(hui) 治安等方麵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zhong) 生活比較困難,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黨(dang) 的執政能力同新形勢新任務不完全適應,對改革發展穩定一些重大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不夠深入,一些基層黨(dang) 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dang) 員幹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問題比較突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yan) 重。黨(dang) 員幹部要增強機遇、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注重以人為(wei) 本,更加注重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wei) 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wei)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wei)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作為(wei)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wei)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

    “十二五”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目標。一是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jia) 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ye) 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二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ye) 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xiang) 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三是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ti) 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四是社會(hui) 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法製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社會(hui) 管理製度趨於(yu) 完善,社會(hui) 更加和諧穩定。五是提出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jia) 格、壟斷行業(ye) 等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顧海良校長結合“十二五”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目標和自己的學習(xi) 體(ti) 會(hui) ,針對性提出10項發展的新思路和新要求。1、堅持擴大內(nei) 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nei) 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製約擴大內(nei) 需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麵。2、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wei) 擴大內(nei) 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xiang) 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nei) 市場總體(ti) 規模位居世界前列。3、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yu) 改善民生和社會(hui) 事業(ye) 比重,擴大社會(hui) 保障製度覆蓋麵,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4、“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nei) 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並發揮效益。發揮產(chan) 業(ye) 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hui) 事業(y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qing) 斜。5、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發展,加快健全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提高農(nong) 業(ye) 經營組織化程度。6、科學規劃城市群內(nei) 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chan) 業(ye) 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chan) 業(ye) 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ti) 化建設和網絡化發展。7、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ye) 政策,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服務業(ye) 和小型微型企業(ye) ,多渠道開發就業(ye) 崗位,鼓勵自主創業(ye) ,促進充分就業(ye) 。8、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guan) 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9、規範分配秩序,加強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努力扭轉城鄉(xiang) 、區域、行業(ye) 和社會(hui) 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擴大趨勢。10、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保持現有出口競爭(zheng) 優(you) 勢,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wei) 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新優(you) 勢,延長加工貿易國內(nei) 增值鏈,推進市場多元化,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促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

    (政管院 上官莉娜 供稿)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杯直播网地址:世界杯直播网鄂ICP備05003330鄂公網安備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