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第一張醫保電子憑證發布以來,醫保的信息化變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3月17日,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與(yu) 騰訊達成戰略合作,成立“武漢大學-騰訊大數據與(yu) 健康保障聯合實驗室”,打造國家級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平台,通過大數據推進智慧醫保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jue) 策。
世界杯直播网副院長、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向運華教授,與(yu) 騰訊醫療副總裁吳文達代表雙方,通過騰訊會(hui) 議“雲(yun) 簽約”。
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鄧大鬆在致辭中表示:“基於(yu) 大數據與(yu) 健康保障視角理論構建、政策研究與(yu) 中國實踐探索,已成為(wei) 我們(men) 國家醫療保障製度體(ti) 係建設與(yu) 改革不斷走向深入的重要舉(ju) 措,此次和騰訊共同建立大數據與(yu) 健康保障聯合實驗室,希望利用社會(hui) 保障思想庫智庫優(you) 勢與(yu) 技術優(you) 勢強強聯合,打造完整的健康保障產(chan) 學研合作鏈條。”
騰訊醫療副總裁倪劍文指出:“國家越來越重視醫保在大醫療健康領域的樞紐作用,而騰訊不僅(jin) 參與(yu) 醫保用戶服務、醫保信息化係統建設,更會(hui) 在大數據的應用與(yu) 治理上進行實踐,騰訊將與(yu) 專(zhuan) 家學者一起,研究好、應用好醫保科技。”


醫保科技助力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jue) 策
產(chan) 學研合作創新平台,共同應對未來“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深化,推動我國基於(yu) 醫療保險的社會(hui) 保障政策向整體(ti) 國民健康保障體(ti) 係的轉變。
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是全國唯一社會(hui) 保障國家級重點學科、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社會(hui) 保障研究創新平台,同時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擁有雄厚的專(zhuan) 業(ye) 人才資源,而騰訊在雲(yun) 計算、大數據、AI、信息安全等方麵有著深厚技術及資源優(you) 勢,在此次合作中,各方將利用各方優(you) 勢,基於(yu) 專(zhuan) 業(ye) 化的知識、經驗儲(chu) 備,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智慧化手段,深挖醫保與(yu) 創新技術高度融合的發展潛力,共同推進醫保科技的發展。
騰訊醫療健康智慧醫保應用中心總經理鄭霄介紹,騰訊在醫療、醫保行業(ye) ,麵向國家醫保局、各省市醫保局、13億(yi) 參保人及數以萬(wan) 計的醫療機構,提供了醫保的雲(yun) 平台、公共服務、醫保電子憑證、醫保AI、大數據分析、生物識別、區塊鏈、醫保數據安全,及互聯網+醫保支付等多方麵能力,為(wei) 醫療保障的多層次覆蓋、投資運行、醫保支付和醫保基金監管等全領域,提供強大的技術保障和持續的創新能力。未來,“武漢大學-騰訊大數據與(yu) 健康保障聯合實驗室”將充分發揮各自優(you) 勢,共同推進大數據、醫療保險、健康保障製度設計、衛生政策評估等研究與(yu) 實踐創新,選擇核心切入點對醫療健康保障策略開展聯合攻關(guan) ,為(wei) 國家下一步的健康中國戰略前進方向、關(guan) 鍵政策與(yu) 落實細節提供基於(yu) 大數據的健康政策實證分析、策略依據和決(jue) 策支撐。
智慧科技提升醫保服務質量
在全民醫保體(ti) 係逐漸完善、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醫療需求快速釋放、醫療費用不斷攀升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醫療保障麵臨(lin) 多方麵挑戰。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當下,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互聯網科技成了輔助實現醫保決(jue) 策高效化、科學化、精確化的手段,並以此不斷提升醫保服務質量。 3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醫療保障製度改革的意見》,其中提出要高起點推進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建立全國統一、高效、兼容、便捷、安全的醫療保障信息係統,實現全國醫療保障信息互聯互通,加強數據有序共享。加強大數據開發,突出應用導向,強化服務支撐功能,推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可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wei) 了適應“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互聯網+醫保”服務被提上日程,全國多個(ge) 省市試點醫保電子憑證醫保在線結算服務,於(yu) 此同時,微信渠道的智慧醫保服務也在全國範圍內(nei) 快速鋪開。
此次,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與(yu) 騰訊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正是國家政策指引和群眾(zhong) 需求導向的最新實踐。未來,騰訊還將不遺餘(yu) 力地輸出前沿技術,助力實現醫保與(yu) 創新技術的深度融合,不斷推進醫保科技發展,推動醫保製度體(ti) 係的完善,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jue) 策、用數據管理”,最終助力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助力健康中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