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晚,我院政治學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八期在院317教室舉(ju) 辦。本期主題為(wei) “政治安全的製度之維”,主講人為(wei) 張星博士,點評嘉賓為(wei) 陳剛副教授,主持人為(wei) 舒剛博士。
張星首先對“政治安全”進行了概念界定,認為(wei) 政治安全是指政治體(ti) 係不存在顛覆性威脅、運行良好的狀態。具體(ti) 表現為(wei) 政治穩定與(yu) 政治發展之間的動態均衡。從(cong) 一般意義(yi) 上來說,安全的政治必然是穩定的政治(能實現政權的和平更替、沒有大規模的社會(hui) 政治衝(chong) 突和較嚴(yan) 重的政治風險)、健康的政治(沒有大規模的政治腐敗)、有效的政治(能進行有效的治理)、發展的政治(能實現政治體(ti) 係的自我更新和發展)。政治製度的結構、功能和特性對政治安全有著關(guan) 鍵性的影響,好的製度能消解已有的政治安全威脅、防範未來可能出現的政治安全威脅,並隨著社會(hui) 發展需要而能自動更新和調整。政治安全的製度之維采用新製度主義(yi) 的研究路徑,所研究和嚐試解答的核心問題是要想獲致政治安全需要怎樣的製度安排。隨著這一問題的研究所展開的其他問題包括:政治安全是不是一個(ge) 可以且需要進行研究的學術問題和現實問題;政治安全的內(nei) 在構成及其核心是什麽(me) ;威脅政治安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維護政治安全需要怎樣的(政治)製度結構、功能和特性;製度變遷和製度僵化對政治安全會(hui) 造成怎樣的影響;維護政治安全的具體(ti) 製度會(hui) 與(yu) 政治體(ti) 係內(nei) 的行動者以及政治文化之間形成怎樣的互動,這種互動又將對政治安全有著怎樣的影響;怎樣通過製度創新來完善中國政治安全的保障機製等。

在互動環節,與(yu) 會(hui) 同學對“政治安全”這一概念的範圍頗感興(xing) 趣,認為(wei) 其與(yu) “地方治理”有很大的重合之處,因為(wei) 二者都要研究相應的製度設計及公民的政治行為(wei) 與(yu) 參與(yu) 。因此指出應將此概念更加清晰化,可以通過與(yu) 相似概念進行對比來加以界定。還有同學發現主要的研究方法存在不清晰之處,既用了曆史製度主義(yi) 的方法,又具有行為(wei) 主義(yi) 的研究方法。
陳剛老師在總結發言中充分肯定了張星博士的選題意義(yi) 及與(yu) 會(hui) 同學的參與(yu) 熱情,並從(cong) 文章架構角度對其給予了建議:除了要在開篇進一步使概念清晰化以外,應該在結尾加一部分關(guan) 於(yu) 中國實踐的分析,起到政策谘詢的作用。
政治學博士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九期將於(yu) 十一月中旬舉(ju) 行,主題為(wei)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省級政府公平施政研究,主講人為(wei) 侯讚華博士。歡迎大家參加。
(羅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