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政管院青年學術團隊沙龍於(yu) 學院317教室舉(ju) 行,本期的交流題目為(wei) “How do Congressional Deputies Represent Their Constituencies in the Local People's Congress in China?——Evidence from a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 in Central China”,主講人為(wei) 樓笛晴副教授,主持人為(wei) 田蘊祥副教授。本次活動由政管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辦。

“在當代中國的地方人大中,人大代表是否代表他們(men) 的選區?”樓笛晴副教授在開篇即提出文章的研究問題,繼而進行了追問:“如果是,又是如何代表的?”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樓笛晴副教授詳細論述了當代中國地方人大代表的政治代表性模式及其決(jue) 定因素。
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中,她發現有三種類型的人大代表較為(wei) 突出,即知識分子、基層幹部和民主黨(dang) 派成員。她認為(wei) ,人大代表把他們(men) 擁有的知識和資源與(yu) 他的身份結合在一切,代表對選區所麵臨(lin) 的重大社會(hui) 經濟問題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代表的政治意識和敏銳程度以及代表的經驗是人大代表政治代表性的重要決(jue) 定因素。
通過研究發現,基於(yu) 比較的視角來研究政治代表製度,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與(yu) 西方的國會(hui) 代表製度有一些共同的成分;人民代表大會(hui) 的代表還包括監督、製定公共政策、代表當地選民或選區,尋求政策優(you) 惠等訴求;在人大代表中,以政府官員和企業(ye) 領導為(wei) 主體(ti) 的人大代表雖然占絕大多數,但是他們(men) 參與(yu) 政治相對有限。

隨後,與(yu) 會(hui) 教師、學生針對樓笛晴副教授的主要觀點進行了討論和交流。討論主要針對研究方法、計量方法等,並對研究結果的擴展與(yu) 延伸提出了具有建設性意見。如:陳剛副教授提出人大議案能否說明人大代表履職問題、田蘊祥副教授指出可以重點關(guan) 注提出政策議案的第二作者來觀察代表行為(wei) 等。這些討論既聚焦了變量的選取和測量又討論了分析結果的意義(yi) 。

最後,樓笛晴副教授對與(yu) 會(hui) 教師、學生指出的問題做出了部分回應,同時誠摯地對大家的建議表達了感謝。她指出:一個(ge) 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因此需要他人從(cong) 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和評價(jia) ;因此誠心感謝與(yu) 會(hui) 教師、學生願意為(wei) 了自己的作品而費心費力,自己將針對所有建議認真研讀來進一步修改文章細節,不斷完善自身作品。
政管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是學院為(wei) 了幫助教師成長特設立的機構,中心將會(hui) 定期舉(ju) 辦學術講座、工作坊、學術沙龍、午餐會(hui) 等活動,組織學院教師開展關(guan) 於(yu) 教師發展和教學技能提升的相關(guan) 研討和交流。(孫靜竹 供稿,吳振華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