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12月5日我院研會(hui) 組織同學們(men) 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xi) ,接受愛國主義(yi) 教育,感受革命烈士的家國情懷。此次活動旨在向先輩學習(xi) 、向曆史致敬、弘揚革命精神、繼承革命先烈的意誌。
大家先後參觀了“為(wei) 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史跡陳列”、“湖北谘議局史跡陳列”、“鄂軍(jun) 都督府舊址複原陳列”等展廳,進行了一次辛亥革命“尋跡之旅”,重溫了晚清國家民族危機、辛亥革命、開創共和新紀元的曆史變遷。數千件珍貴文物和曆史照片,讓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那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苦難深重的歲月艱辛,體(ti) 悟到了革命先驅們(men) 偉(wei) 大的胸襟以及救國救民的無私情懷。

今天參觀位於(yu) 首義(yi) 廣場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也即紅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辛亥革命雖然失敗了,但是辛亥革命的意義(yi) 仍是偉(wei) 大的,辛亥革命時期的誌士仁人們(men) 為(wei) 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為(wei) 了國家民族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譜寫(xie) 了可歌可泣的曆史篇章,“以國家之務為(wei) 己任”,置生死於(yu) 不顧,置功名利祿於(yu) 度外,鍥而不舍,頑強奮鬥,譜寫(xie) 下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的英雄篇章,令世人敬仰稱讚,鑄就了彌足珍貴的辛亥革命精神。
時至今日,我們(men) 仍然要繼承和弘揚辛亥革命時期誌士仁人們(men) 的革命精神。我們(men) 要繼承弘揚為(wei) 振興(xing) 中華矢誌不渝、百折不撓、愈挫愈奮、再接再厲的愛國主義(yi) 情懷和獻身精神。通過參觀紀念館這樣的活動,也讓我對辛亥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張立菲
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yi)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一舉(ju) 傾(qing) 覆了清王朝260餘(yu) 年的專(zhuan) 製統治,創建了亞(ya) 洲第一個(ge) 民主共和國。從(cong) 此,中國社會(hui) 綿延2000餘(yu) 年的封建君主專(zhuan) 製統治終結,開始蹣跚卻堅定地走向共和。作為(wei) 新時代的青年,倍受“首義(yi) 精神” 之鼓舞,武漢革命黨(dang) 人的曆史主動精神和首創精神啟示我們(men) ,“世人未為(wei) 我敢為(wei) ,世人未發我敢發”,要敢為(wei) 天下先,敢為(wei) 民生灑熱血。時至今日,斯人已逝,其言猶在:“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革命曆史硝煙已經散盡,但精神永存。我們(men) 深刻緬懷辛亥革命精神,在革命精神的激勵下奮發努力,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努力奮鬥。
——馮(feng) 柯銘
2021年12月5日我們(men) 來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開展本次活動。一進門我看到的是一幅記載著當時革命戰士衝(chong) 鋒陷陣的壁畫,時刻提醒著我們(men) 推翻腐敗的清朝革命是用鮮血換來的。在1911年10月10日發生的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義(yi) 的勝利,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中華民國,在中國曆史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曆史屬於(yu) 過去,但是現在的我們(men) 更加需要銘記,以此來激勵我們(men) 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我們(men) 現在理應努力在學習(xi) 和工作中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hui) 需求,做社會(hui) 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hui) 。
——萬(wan) 紅
12月5日,我們(men) 一起參觀了辛亥革命紀念館。雖然距武昌首義(yi) 已經過去110年,但每一位中華兒(er) 女都應銘記這段崢嶸歲月,作為(wei) 當代青年應珍惜革命成果,並腳踏實地踐行黨(dang) 和國家賦予的光榮使命。通過此次參觀活動,深切感受到祖國如今的繁榮昌盛、安定和平是多麽(me) 的來之不易,並號召班級同學緬懷那些為(wei) 國家獻身捐軀的革命英烈,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共同扛起新時代的曆史重任。
本次活動也讓我深刻體(ti) 會(hui) 革命先賢的艱辛不易,領悟“敢為(wei) 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堅定“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人民立場。我們(men) 要學會(hui) 從(cong) 曆史中汲取營養(yang) 智慧,牢記初心使命,立足本職崗位,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wei) 大夢想!
——欒一晴
來到武漢第一次前往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這麽(me) 具有革命意義(yi) 的景點,親(qin) 眼見證了辛亥革命的相關(guan) 史實,讓我受益匪淺。紀念館的曆史十分悠久,1981年10月,依托 “武昌起義(yi) 軍(jun) 政府舊址”正式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與(yu) 湖北省博物館合署辦公。籌備建館期間孫中山先生的戰友及夫人宋慶齡於(yu) 1979年題寫(xie) 館名。198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正式分設。展館中陳列了許多與(yu) 辛亥革命相關(guan) 的史實材料,有名家的書(shu) 法作品,也有國際友人的題詞,站在紅樓之中,仿佛又回顧到當時的情景,才知道現在的安穩生活來之不易,我們(men) 要加倍珍惜,這次參觀讓我們(men) 都從(cong) 中收獲很多,希望多多參與(yu) 這種活動。
——周鼎
參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後,我感慨頗深。在參觀途中,我了解到: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yi)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一舉(ju) 傾(qing) 覆了清王朝260餘(yu) 年的專(zhuan) 製統治,創建了亞(ya) 洲第一個(ge) 民主共和國。從(cong) 此,中國社會(hui) 開始蹣跚卻堅定地走向共和。
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義(yi) 之區”。公元1911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旗幟下,湖北地區的革命黨(dang) 人,蓄勢既久,為(wei) 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推翻清王朝統治的“第一槍”。一夕奏功,武昌光複。義(yi) 聲所播,舉(ju) 國響應。帝製終結,民國肇建。武昌成為(wei) 走向共和的起點。百年演進,世紀遞嬗。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推翻帝製、創建共和的偉(wei) 業(ye) ,將永垂青史,並深刻地激勵著我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而繼續奮鬥!
——宋美瑾
2021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在關(guan) 鍵的曆史節點上,參觀辛亥革命紀念館意義(yi) 非凡。
為(wei) 了推翻封建統治和反對帝國主義(yi) ,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旗幟下,武昌起義(yi) 轟轟烈烈地爆發了。民主共和的思想在中華大地上迅速傳(chuan) 播開來,封建統治從(cong) 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雖然辛亥革命沒能徹底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性質,卻是中國自鴉片戰爭(zheng) 以來救亡圖存的精彩一幕,是孫中山、黃興(xing) 、楊守仁等誌士仁人為(wei) 拯救中華而書(shu) 寫(xie) 的壯麗(li) 篇章。他們(men) 舍身求法,至死不渝的堅定信念為(wei) 後人留下了不勝枚舉(ju) 的精神財富。麵對強敵,臨(lin) 危不懼殺敵致果。麵對困難,挺身而出,一往無前。為(wei) 了革命,浴血奮戰。這些事跡始終激勵著後人,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了思想品格之基石。先輩的偉(wei) 大事業(ye) 仍在繼續,將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最終實現。
——甘李江
在一個(ge) 晴朗的冬日,我參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yi) 紀念館。紀念館大門前,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昂然矗立,在楓葉和紅牆的映襯下顯得莊嚴(yan) 而悲壯。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yi) ,標誌著辛亥革命的爆發。無數先烈用鮮血推翻了腐敗的清王朝,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的新篇章。曆史已成為(wei) 曆史,未來的還未到來。我們(men) 更不能忘記,作為(wei) 新時代的青年人,要肩負起時代的責任,為(wei) 國家、民族和社會(hui)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孫中山先生講“天下為(wei) 公”,正是要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為(wei) 公眾(zhong) 服務的事業(ye) 當中去。這就要求我們(men) 積極學習(xi) ,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增強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李曉暖
曆史的年輪匆匆碾過, 站在辛亥革命開始的地方,轉眼間已是中國辛亥革命110周年。1911年辛亥革命不僅(jin)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專(zhuan) 製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君主專(zhuan) 製製度,為(wei) 近代中國的發展與(yu) 進步打開了禁錮之閘門。而且當時占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國辛亥革命,也極大震撼了寰球五大洲16億(yi) 的人們(men) ,使其成為(wei) 當時繼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之後,又一起具有劃世界時代意義(yi) 的大革命。
但這場革命是無數革命先烈,仁人誌士拚命換來的,時間讓辛亥革命成為(wei) 了不朽的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中華這塊火熱的大地上。江水浩蕩,青山矗立,承前啟後,揚帆激行,在前輩偉(wei) 大革命精神鼓舞與(yu) 指引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將為(wei) 祖國的統一富強而更加努力拚搏,奮鬥不懈!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這是偉(wei) 大領袖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men) 的,它也召喚著一輩又一的中國人為(wei) 民主共和的目標而奮鬥!作為(wei) 一名當代當學生,一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預備黨(dang) 員,我要始終如一地做一名最堅定、最徹底的愛國主義(yi) 者,牢記“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為(wei) 當今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努力學習(xi) ,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王豔蕊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xi) ,大家緬懷了先烈的豐(feng) 功偉(wei) 績,接受了辛亥革命的精神洗禮,對革命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值建黨(dang) 100周年,我院研會(hui) 成員會(hui) 更加牢記曆史,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繼續發揚“敢為(wei) 人先”的首義(yi) 精神和“五四”提出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思想,立足自身崗位踐行愛國奮鬥精神,在新時代為(wei) 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力量。

供稿:楊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