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幹大學習|武漢大學政管院研究生會骨幹前往周恩來故居參觀學習-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新)
研幹大學習|武漢大學政管院研究生會骨幹前往周恩來故居參觀學習
發布時間:2021/12/08 21:23:41來源: 瀏覽次數:

20211128日,政管院研會(hui) 的同學們(men) 參觀了珞珈山“十八棟”周恩來先生的故居。在這個(ge) 被樹蔭環繞的小洋樓內(nei) ,周恩來夫婦在此為(wei) 聯合抗日而搖旗呐喊,同學們(men) 在此追憶著他們(men) 為(wei) 國家危亡努力奮鬥的過去,從(cong) 曆史中鍛煉自己的愛國主義(yi) 精神。

以下為(wei) 同學們(men) 的感想:

踏著林蔭間細碎的陽光,我們(men) 來到珞珈山“十八棟”周恩來故居,聆聽珞珈山上的抗日故事。這裏講述了抗日救亡期間武大人的錚錚鐵骨與(yu) 拳拳報國心,也記錄著周恩來在珞珈山上的足跡。參觀期間,我拜讀了周公的演講稿——《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對於(yu) 當時青年應該努力的方向,周恩來指出:到軍(jun) 隊裏去,到戰地服務去,到鄉(xiang) 村中去,到被敵人占領了的地方去。對於(yu) 今天的青年人也一樣,我們(men) 奮鬥的方向應該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牢記青年人的責任,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青春力量。

——孟祥


是日清晨,天朗氣清,微冷的風穿梭過山林而來,帶著清冽的味道。迎著冬日的暖陽,武大政管研會(hui) 宣傳(chuan) 部的同學們(men) 循山而上,來到了武漢大學周恩來故居。映入眼簾的是灰磚牆,紅漆窗的一棟二層樓房,庭前屋後綠樹環繞,格外雅致。1938年,周恩來和夫人鄧穎超在此居住過四個(ge) 月,組織領導抗日宣傳(chuan) 活動並會(hui) 見國際友人,使這裏有著“國共合作抗日小客廳”的美譽。我們(men) 參觀了故居內(nei) 的每一個(ge) 房間和展廳,感受著武大乃至祖國的滄桑變化,憶往昔,看今朝,感慨良多。我覺得這次實踐學習(xi) ,既是一次曆史文化教育,又是一次愛國主義(yi) 教育,讓我獲益匪淺,不虛此行。

——王萌婷


站在珞珈山“十八棟”中的這棟小洋樓下,一股與(yu) 世隔絕的幽靜之感油然而生,庭前屋後被參天大樹所環繞,幾盆玫紅色的花獨添了些許色彩,與(yu) 小徑上秋日枯黃的落葉形成鮮明的對比,這裏,就是武大在珞珈山南麓修繕的周恩來故居。

19385月至9月,為(wei) 更好地實現國共合作抗戰,周恩來夫婦寓居於(yu) 此。在此期間,他組織領導了“抗日活動宣傳(chuan) 周”“七七抗戰一周年紀念”“七七獻金”等抗日宣傳(chuan) 活動,先後在武大作了三次演講,在他的引導和感召下,不少青年學生奔赴革命前線。如今,故人已逝,而他的精神長存。作為(wei) 武大的一份子,我輩應瞻仰先輩的革命精神,銘記曆史,砥礪前行。

——楊晨


周恩來故居,是坐落在武大珞珈山上“十八棟”之一,周恩來1938年在此居住過4個(ge) 月。作為(wei) 武漢大學校園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ti) ,珞珈山“18棟”曾經聚集了在各個(ge) 學科領域深有造詣的優(you) 秀學者,展現了居住者們(men) 的思想追求、學術精神和文化氣質。同時,通過參觀展館,了解抗戰時期在珞珈山上發生的故事,我也深刻體(ti) 會(hui) 到了革命先輩們(men) ,以及國立武漢大學的師生們(men) 對於(yu) 抗日救亡運動從(cong) 未缺席,與(yu) 全國人民共濟時艱的堅強氣概。

珞珈山下好讀書(shu) 。我也將學習(xi) 和發揚先輩們(men) 不忘初心、堅守信仰的精神,在美麗(li) 的東(dong) 湖之濱、珞珈山下,踐行自強弘毅、舒適拓新的精神,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征程上奮勇前進。

——郭昕欣


走在珞珈山上,一片小洋樓巧借山勢而建,彼此青石相連,這裏就是周恩來、郭沫若等人的故居。1938年武漢抗戰期間,包括周恩來、郭沫若等國共軍(jun) 政要員都在此居住。抗戰勝利後,武大又新建了3棟洋樓,但這裏仍統稱“十八棟”。我們(men) 今天參觀的就是周恩來故居,走進這棟修繕一新的小洋樓,牆麵上掛滿了各種珍貴的影像資料,向人們(men) 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曆史的一點一滴。周恩來總理和藹可親(qin) 的氣質和人民公仆精神在老一代武大人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故居中的照片和展品是對周總理光輝人生的再現,讓後人能向老一輩革命家表示深切緬懷。

——魏楚珂


為(wei) 中華之崛起而讀書(shu) 是我第一句會(hui) 背的名人名言,這周末有幸去參觀了位於(yu) 珞珈山上的周恩來故居,再一次被共產(chan) 黨(dang) 人那種堅定的理想信念與(yu) 執著的人生追求所深深感染。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周恩來同誌身上展現出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崇高精神,是曆史的,也是時代的,將激勵我們(men) 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征程上奮勇前進。

中國夢的實質,就是民族振興(xing) 、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宗旨所在。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高揚周恩來精神的旗幟,不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想。

——呂甜


珞珈山南,東(dong) 湖之北,一片紅瓦白磚的小洋樓巧借山勢而建。我懷揣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周恩來故居,感受一代偉(wei) 人的人格魅力。在周恩來的故居中,一幅幅照片,一份份文獻,一件件實物再現了周總理波瀾壯闊的一生和革命時期的難忘歲月。周總理一生無私奉獻,為(wei) 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為(wei) 民族解放建立功勳,為(wei) 人民幸福鞠躬盡瘁,他在中國曆史和人民的心中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feng) 碑。任時光荏苒,周總理的精神永存在我們(men) 心中,他的精神也永遠激勵著我們(men) 。

——趙英秀


20211128日,趁著研幹大學習(xi) 的機會(hui) ,宣傳(chuan) 部的小夥(huo) 伴們(men) 一起在周日的上午徒步珞珈山並參觀了山上的周恩來紀念館。

1938年夏正是國共兩(liang) 黨(dang) 緊密合作的時期,時任中共中央革命軍(jun) 事委員會(hui) 副主席的周恩來曾在珞珈山校園居住三個(ge) 月。在此期間,周恩來廣泛團結社會(hui) 各界人士,努力推進國共合作抗戰。故居中看到了許多周恩來同校內(nei) 老師、社會(hui) 各界人士友好交往的照片及來往信件。

參觀結束的過程當中,我感受到了全國上下各黨(dang) 派、各民族團結一心抗擊外部侵犯的巨大力量。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早已戰勝了圖謀不軌的外敵。如今,我們(men) 依舊需要從(cong) 過去國共合作的經曆中吸取經驗,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

——陳奕蓉


在溫暖的秋日正午,頭頂林蔭,歡聲笑語,我們(men) 走進珞珈山“十八棟”其一的周恩來故居,經過翻修後的周恩來故居在周圍綠樹的映襯下格外雅致。走進室內(nei) ,周恩來故居室內(nei) 陳列的舊式家具和周總理親(qin) 筆筆記仿佛從(cong) 曆史中走來,並與(yu) 我們(men) 對話。一邊參觀一邊感慨,沒有無數革命先烈的堅定戰鬥哪有我們(men) 今天安逸的生活?我們(men) 應該學習(xi) 他們(men) 在革命建設道路上的艱辛探索,不斷開拓的精神。以周恩來為(wei) 代表的革命先烈們(men) 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風貌,也將激勵我們(men) 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征程上不忘初心,奮勇前進。

——鄭伶莉


近期前往參觀武漢大學珞珈山著名的“十八棟”小洋樓,了解到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就曾居住於(yu) 此,領導抗戰宣傳(chuan) 工作。一件件珍貴物品、一幅幅曆史圖片、一個(ge) 個(ge) 感人故事,讓我感受到了周恩來兢兢業(ye) 業(ye) 、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甘於(yu) 奉獻、不求索取的人格魅力和為(wei) 黨(dang) 為(wei) 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誠之心。向周恩來同誌學習(xi) ,我們(men) 青年黨(dang) 員一要做信仰堅定的表率;二要做一心為(wei) 民的表率;三要做擔當作為(wei) 的表率;四要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周恩來精神感召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讓我們(men) 不斷從(cong) 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

——劉宵君


在這樣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yi) 教育中,同學們(men) 靜靜地品味著來自曆史的厚重感,周恩來夫婦在“十八棟”內(nei) 夜以繼日,為(wei) 國共合作抗日殫精竭慮的身影仿佛就在大家麵前。相信同學們(men) 能夠從(cong) 中汲取強大的精神力量,將這種奉獻精神、奮鬥精神帶到今後的學習(xi) 生活中去,為(wei) 社會(hui) 作出自己的貢獻。

供稿:陳博朗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杯直播网地址:世界杯直播网鄂ICP備05003330鄂公網安備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