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看書(shu) 也看夕陽,生活的意義(yi) 在於(yu) 追逐星辰大海,也在於(yu) 沿途的不期而遇。沉下心,走下去,保持熱愛、順其自然便是最好的生活選擇。
人物簡介
付名琪,女,湖南汨羅人,武漢大學社會(hui) 保障研究中心2019級博士研究生,導師為(wei) 張奇林教授。她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SSCI一區)、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SSCI二區)、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traumatology (SSCI二區)、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SSCI一區)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以署名作者身份在Child Abuse & Neglect,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quity in Health,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Journal of Substance Use等SSCI一區、二區期刊發表論文14篇;在CSSCI期刊《國外社會(hui) 科學》發表論文1篇。曾三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本科1次,碩士2次),獲“第三屆跨學科行為(wei) 健康會(hui) 議”青年論壇(中國預防醫學會(hui) 主辦)一等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治理體(ti) 係現代化”學術研討會(hui) (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會(hui) 主辦)一等獎。作為(wei) 主要成員參與(yu) 國家社科基金專(zhuan) 項“任務-曆程-能動框架下慈善組織參與(yu) 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機製研究”等4項科研項目。長期擔任Trauma, Violence & Ab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Frontiers in Psychiatric,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等SSCI期刊的匿名評審。於(yu) 2020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留學資格(耶魯大學聯合培養(yang) 博士項目),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養(yang) 老服務、精神健康、社會(hui) 保障與(yu) 應急管理等。
與(yu) 付名琪的初次見麵定在初冬午後的咖啡店。聊科研、聊生活、聊朋友、聊未來,付名琪真誠生動的語言和想法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ge) 人,歡聲笑語伴著暖陽與(yu) 咖啡,成為(wei) 治愈冬天的美好片段。

科研路:“探索、沉澱與(yu) 熱愛”
提起付名琪讀博的初心,她認為(wei) 是一件順從(cong) 內(nei) 心、自然發生的事情。在她看來,讀博也像是一種職業(ye) ,除了學習(xi) 外還需要處理許多其他事務,是難得的成長曆程。“探索未知是一個(ge) 有趣的過程,寫(xie) 論文可以讓內(nei) 心獲得寧靜,調模型、跑數據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對於(yu) 學術的熱愛和追求是我選擇並堅持這條路的原因。”碩博期間,她關(guan) 注的領域主要是養(yang) 老服務、精神健康、社會(hui) 保障和應急管理,研究過的課題包括地震後的心理健康問題、疫情期間慈善機構的參與(yu) 機製等等。著眼於(yu) 國家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現實需要,把論文寫(xie) 在祖國的大地上,是她所一直堅守並在踐行的至上理念。對於(yu) 以後的研究方向,她也希望能夠聚焦於(yu) 當前研究尚不成熟的領域,做出更多前瞻性的研究貢獻。
“在當前環境下,我們(men) 很多時候都在被外在環境推著走,浮躁、焦慮不可避免,這其實是另一方麵的自我消耗,對學術道路有害無益。我們(men) 要及時坐下冷板凳,好好沉澱自己,摒棄過重的得失心。”付名琪時常用這句話警醒自己,在這裏也送給眾(zhong) 多科研道路上的學子,提醒大家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寂寞得以充實,寧靜得以致遠。
成長紀:“步履不停,踏浪前行”
碩博期間,付名琪在SSCI、CSSCI多個(ge) 核心期刊發表數篇論文。她將論文寫(xie) 作的開始歸納為(wei) “模仿”。剛踏入科研道路時,她在平時的多看、多聽、多想中積累,學習(xi) 和模仿學者們(men) 的論述方式、表達風格等等,並對已有的研究中自己感興(xing) 趣的問題轉換視角、轉變研究方法,尋求更多的突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寫(xie) 作思路與(yu) 風格。
付名琪也是一個(ge) 敢於(yu) 挑戰的人。2020年,她參加了耶魯大學聯合培養(yang) 博士項目,在一種新的學習(xi) 體(ti) 驗下發掘自己的潛力,那段壓力與(yu) 動力並存的時光也給她帶來了很多思考與(yu) 成長。
“學習(xi) 從(cong) 來無捷徑,循序漸進登高峰”。在不斷地學習(xi) 、積累與(yu) 思考中,付名琪步履不停,碩果豐(feng) 滿。
同行人:“相逢的意義(yi) 在於(yu) 彼此照亮”
人生道路上,同行之人參與(yu) 了我們(men) ,也豐(feng) 富了我們(men) 。對於(yu) 付名琪來說,對她影響最大的人,莫過於(yu) 她的導師張奇林教授。“導師教會(hui) 我的,是告訴我如何做一個(ge) ‘好人’”,付名琪說,一個(ge) 好的導師除了學術能力外,品格是最重要的,而張老師的處事方式與(yu) 生活態度,就是在引導她做一個(ge) 正直的學者,溫柔地善待世界、耐心地做學問。張老師對於(yu) 學生總是給予足夠的信任、犯錯的機會(hui) 與(yu) 自由的成長空間,付名琪也在與(yu) 張老師相互尊重、支持的相處模式下,逐步朝著自己的方向堅定前行。
友情和愛情也是照亮她前進路上的亮光。平日學習(xi) 之餘(yu) ,付名琪總會(hui) 和朋友們(men) 一起吃飯、一起散步,聊聊日常的小事,能讓她釋放壓力。還有一位對她來說非常特別的人,就是一直陪伴她的男朋友。兩(liang) 人因疫情相隔異國,雖然很久沒有見麵,但每天視頻的習(xi) 慣也讓付名琪感受到了傾(qing) 聽與(yu) 陪伴,他們(men) 互相給予安全感,彼此支持,一起奔赴閃亮的未來。

生活誌:“在忙碌中尋找樂(le) 趣”
對待學術認真嚴(yan) 謹的付名琪,在生活中是一個(ge) 活潑隨性的人。因為(wei) 生活總是充滿不確定性和變動性,所以她一般不會(hui) 做很嚴(yan) 密的時間規劃,更多的是羅列好要做的事情,再根據自己的狀態行動。經過階段性忙碌之後,也會(hui) 給自己放放假,一頓美食、一杯奶茶、睡個(ge) 好覺,足以調節心情,得到放鬆。除此之外,她還喜歡攝影,會(hui) 拍vlog記錄日常,為(wei) 相對單調的科研生活增添色彩。
生活中的付名琪和大多數人一樣,在麵對不確定性、或者現實與(yu) 預期不符的時候,也會(hui) 出現低落、焦慮的情緒狀態,她給的解決(jue) 方案是:“排解壞情緒,並用行動治愈不安”。沒有人生而無懼、一生無憂,像付名琪一樣,學會(hui) 與(yu) 焦慮共存,努力地走好每一步足矣。
談未來:“生活沒有標準答案”
談及未來,付名琪希望畢業(ye) 後能夠成為(wei) 一名高校老師,在學習(xi) 上給予學生足夠的支持與(yu) 安全感,在生活中陪伴大家一起成長。她也留下了對師弟師妹的寄語,“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學習(xi) 生活方式,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是一直指引付名琪前行的座右銘,生活沒有標準答案,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注腳,去做自己認為(wei) 對的事並一直堅持,期望之事就會(hui) 有回音。

人民日報曾這樣寫(xie) 到:“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衝(chong) 刺,而是堅持”。忠於(yu) 熱愛、勇於(yu) 攀登、腳踏實地、細水長流,付名琪一直以她的態度與(yu) 節奏,不斷進行著。步行與(yu) 山野,一步一春天,祝願今後她的科研與(yu) 生活都能如春天般絢爛明媚。
供稿人:郭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