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付先知,男,祖籍貴州,中共黨(dang) 員,世界杯直播网社會(hui) 醫學與(yu) 衛生事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2019級博士研究生,導師為(wei) 孫菊教授。
碩士期間和博士期間均獲得國家獎學金(碩士1次,博士1次),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SCI二區發表學術論文4篇,以獨作身份在SSCI二區發表學術論文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發表學術論文3篇,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發表4篇學術論文,曾參與(yu) 《城鄉(xiang) 基本醫療保障服務均等化與(yu) 福利分配效應研究》第六章的撰寫(xie) 。曾兩(liang) 次參與(yu) 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項目,項目名稱分別為(wei) “城鄉(xiang) 基本醫療保障服務均等化與(yu) 福利分配效應研究”和“基於(yu) SD的城鄉(xiang) 居民醫療保險基金風險動態評估與(yu) 管理機製仿真研究”,兩(liang) 次參與(yu) 省級科研項目,項目名稱分別為(wei) “醫患矛盾治理機製創新”和“河南省中小學欺淩與(yu) 暴力傷(shang) 害基線研究與(yu) 預防”。
愛好象棋,本科期間曾獲得鄭州大學象棋大賽第一名,兩(liang) 次獲得河南省高校象棋聯賽團隊第二名。

對付先知的初印象十分符合他豐(feng) 富的學術履曆,是一位成熟穩重的青年學者。隨著訪談的深入,他的另一麵——純粹、有熱愛、有堅持的大男孩的一麵也逐漸展現在我們(men) 麵前。

注重積累,不給人生的道路設限
付先知在博士期間攻讀的方向是社會(hui) 醫學與(yu) 衛生事業(ye) 管理,師從(cong) 孫菊教授。不過,他在本碩期間修讀的公共衛生專(zhuan) 業(ye) ,一級學科屬於(yu) 醫學。付先知坦言,由於(yu) 所學專(zhuan) 業(ye) 本身的交叉學科屬性,他的求學經曆並非一帆風順,但這也讓他的知識結構更加多元、人生經曆更為(wei) 豐(feng) 富。
由於(yu) 本科期間的教學更注重臨(lin) 床醫學方麵,對於(yu) 定量研究方法的運用相對較少,因此在進入碩士階段的學習(xi) 後,付先知首先集中精力攻克的難關(guan) 就是包括統計手段在內(nei) 的技術問題。在學習(xi) 掌握各類軟件等技術手段的過程中,他達到了平均一學期發表一篇論文的速度。博士入學之後,付先知發現老師們(men) 更多提倡“實證是理論的延續”,他也逐漸獲得了“在沒有理論的情況下,做實證基本沒有意義(yi) ”的感悟,因此又轉而開始攻克理論學習(xi) 和創新的難題。在闖過一個(ge) 個(ge) 難關(guan) 後,付先知已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並掌握了這門交叉學科的各個(ge) 分支。正是得益於(yu) 平日裏踏實積累的習(xi) 慣,付先知直言,他隻花費了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準備博士考試。他認為(wei) ,博士申請考察的重點不再是對知識結構的記憶情況,而更側(ce) 重運用能力,碩士前半部分的拚搏與(yu) 積累已經讓他得心應手。
此外,付先知提到,在正式確定申博之前,他在碩士期間一直沒有放棄準備公務員考試。在考取某一崗位的初試第一名後,麵對兩(liang) 個(ge) 機會(hui) ,選擇是艱難的。這也促使他正視內(nei) 心的想法——如果選擇工作,那麽(me) 未來大概率就失去了在科研道路上繼續前進的機會(hui) 。不懼前路漫漫,但求不留遺憾,最終,他背著父母,撥通了錄用單位的電話,選擇放棄公考的麵試機會(hui) 。在被單位詢問放棄理由時,付先知表示自己希望再學習(xi) 、積澱幾年。受益於(yu) 平日積累的他,從(cong) 未忘記踏實積澱的重要性。
善用規劃:從(cong) 時間規劃到目標規劃
談及研究生期間如此高產(chan) 量又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產(chan) 出的技巧,付先知提到,善於(yu) 規劃的習(xi) 慣對自己幫助很大。科研工作、申博準備、公務員備考、課餘(yu) 閱讀、健身...付先知把規劃善用到了學習(xi) 及生活的每一部分。在研究生期間,他一直堅持著考研期間的作息,對時間作出細致規劃,具體(ti) 到每一小時要做什麽(me) ,並嚴(yan) 格按照規劃實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自然而然也就塑造了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他認為(wei) ,嚴(yan) 密的時間規劃能督促自己忘我地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高效產(chan) 出就是隨之而來的自然結果。
不過,付先知也坦言,強迫自己剛性完成一係列規劃,一方麵讓自己收獲頗豐(feng) ,另一方麵必定也會(hui) 增加一定的心理壓力。他以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提醒大家,在清楚感知到身體(ti) 或精神健康受到了負麵影響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衡量、調整對自己的要求,並適當進行修整,及時防止對身心狀態帶來不良影響。
除去對每一天的短時段精密安排之外,付先知對長期發展也有係統的規劃並且都進行了剛性的落實。例如,他在博士錄取後至入學前的暑假就對博士階段將要發表的學術論文進行了簡要規劃,並在入學前就完成了兩(liang) 篇論文初稿的撰寫(xie) 。這樣具有較長戰略視野的規劃,顯然對付先知博士期間的豐(feng) 碩產(chan) 出做出了很大貢獻。

“我自樂(le) 此”,鑽研也可以是一種“水到渠成”
談到業(ye) 餘(yu) 生活,付先知的眼裏綻放出了另一種光芒。從(cong) 中國象棋到國際象棋,付先知是一個(ge) 不折不扣的“棋迷”。實際上,把它定義(yi) 為(wei) “愛好”,付先知未免太過謙虛,說象棋是他的代表性“特長”也不為(wei) 過。他提到,雖然在本科期間由於(yu) 專(zhuan) 注於(yu)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沒有參加象棋類社團,但是在參加校內(nei) “棋王爭(zheng) 霸賽”時,仍然拔得頭籌。此後,他代表學校與(yu) 省內(nei) 其他高校參加象棋聯賽,在並未係統準備的情況下,拿到了全省第四的好成績。
相比於(yu) 付先知天才的棋藝技術,他的“癡迷”更耐人琢磨。由於(yu) 棋藝增長迅速,少年時期的付先知在同齡人之中基本沒有對手,於(yu) 是他便在課餘(yu) 時間找數學老師切磋。他坦言,這種熱愛甚至一度達到了極端——家人認為(wei) 下象棋占用學習(xi) 時間,曾燒掉他四五副象棋。或許,正是因為(wei) 有幼時對愛好的癡迷,才會(hui) 煉就如今在學術領域的不懈鑽研。付先知表示,自己少年時期在象棋上花費大量精力是隨性而為(wei) ,之後選擇讀博也是情懷所致。這樣看來,隻要癡迷的勁頭上來了,無論是對愛好的投入,還是在科研領域的鑽研,都能成為(wei) 一種享受。
正是因為(wei) 明白“人大多都想隨性而為(wei) ,關(guan) 鍵就是看自身所處的階段是否允許自己如此,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可及”,付先知將剛性實施規劃與(yu) 率性而為(wei) 完美融為(wei) 一體(ti) ,他是遵循內(nei) 心的大男孩,也是成熟的青年學者。所以,麵對未來,付先知隻說“希望能夠不功利地繼續科研生活,能快樂(le) 地研究自己感興(xing) 趣的課題”。
學長寄語
對於(yu) 研一的同學,付先知建議在半年之內(nei) 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要知道自己善於(yu) 做什麽(me) ,知道自己想成為(wei) 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不要盲目,要帶著問題去學習(xi) 、去研究。例如,如果覺得自己適合做科研,那麽(me) 就要前瞻性地進行相應準備。畢竟,三年看起來長,但過起來很快。假如做了很多和自己方向不符的事情,雖然自己能夠有一定收獲,但並沒有什麽(me) 客觀指標來進行評價(jia) 或自我證明。在做一些選擇之前,還是需要考慮試錯的時間和精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