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學年論文答辯順利進行-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新)
您的位置: 首頁 > 正文
    教學活動
    2020級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本科學年論文答辯順利進行
    發布時間:2023/06/30 15:20:24來源: 瀏覽次數:

     

    為(wei) 強化本科生科研訓練,提升其學術寫(xie) 作能力,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決(jue) 定2020起在政治學與(yu) 行政學本科專(zhuan) 業(ye) 開展學年論文工作。武漢大學政治學與(yu) 行政學專(zhuan) 業(ye) 獲批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點,學年論文工作是政治學與(yu) 行政學專(zhuan) 業(ye) 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的重要舉(ju) 措。此次學年論文嚴(yan) 格按照武漢大學本科生畢業(ye) 論文(設計)的規範,先後經過了開題報告會(hui) 、論文評議等流程,最終的答辯於(yu) 2023615日在政管院106108會(hui) 議室進行。

    本次學年論文答辯共分兩(liang) 組,在兩(liang) 個(ge) 會(hui) 場進行。在第一組的答辯會(hui) 場中,第一位答辯的同學是張子健同學,他的論文題目是《授權賦能視角下“紅色物業(ye) ”融入社區治理的路徑研究——以武漢市Y小區為(wei) 例》。他以武漢市“紅色物業(ye) ”建設為(wei) 主題,通過對武漢市QY小區“紅色物業(ye) ”模式的個(ge) 案分析,闡明了“紅色物業(ye) ”X物業(ye) 融入Y小區治理體(ti) 係的具體(ti) 路徑,並指出這一路徑所體(ti) 現的是一種外部賦能與(yu) 自我賦能相結合的“賦能式治理”的邏輯,從(cong) 而揭示了Y小區“紅色物業(ye) ”建設成效斐然的原因。老師在點評時既肯定了該論文寫(xie) 作較為(wei) 成熟規範、內(nei) 容豐(feng) 富紮實等優(you) 點,也指出了許多不足之處,並提出了針對性的修改建議:第一,論文的理論挖掘不夠深,理論框架的選擇不夠好,可以在“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這一大框架下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第二,部分概念需要進行明確的界定和提煉;第三,在參考文獻、腳注、英文摘要等細節部分存在格式或內(nei) 容上的小問題。

     

    第二位展示的是劉寒露同學,她通過對一個(ge) 個(ge) 案村莊的調研研究了該村“由亂(luan) 到治”的過程,並對國家力量推動村莊善治的機製路徑進行探討。馮(feng) 老師首先指出了論文題目稍顯囉嗦的問題,其次針對論文的英文摘要和關(guan) 鍵詞部分指出,機翻可以作為(wei) 一種手段,但也需要自己再認真修改完善。在文獻引用的格式規範方麵,指出了夾注、注釋等的不同之處。曹老師則認為(wei) 論文存在的最大問題在於(yu) 選題過於(yu) 寬泛,以及在論文寫(xie) 作方麵等存在很大進步空間。比如,在論文摘要部分,一段話不能隨意轉換主語等等。田老師表示很認可前幾位老師的意見,並提到了論文的參考文獻缺乏專(zhuan) 著的問題,並明確指出了論文在表述方麵存在部分語句不順的問題。最後發言的葉老師先強調了題目一定要簡潔概括的重要性,然後指出,以自身的個(ge) 人體(ti) 驗經曆作為(wei) 論文寫(xie) 作標本是一種可行的寫(xie) 作思路,並建議將自身切身體(ti) 驗直接寫(xie) 入文章,作為(wei) “問題的提出”,而且把故事講好講清楚也是一個(ge) 很好的寫(xie) 作方法。關(guan) 於(yu) 文獻綜述方麵,葉老師強調不能“偷懶”,應該選取更加權威的文章、專(zhuan) 著進行閱讀,比如,可以利用讀秀等軟件閱讀專(zhuan) 著等。

    第三位展示的是嶽韜同學。出於(yu) 對績效公平的需要,她的論文從(cong) 當前騎手麵臨(lin) 的“無過錯負責”這一現象入手,探討外賣騎手的權益保障問題,作為(wei) 騎手權益保障研究問題的補充,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政府監管的建議。論文部分采用了訪談這一調研形式,對某商圈站點兩(liang) 位專(zhuan) 送騎手進行深入訪談,了解騎手的整個(ge) 勞動過程,結合自身經驗得出結論:要解決(jue) 騎手的“無過錯負責”問題,就要從(cong) 這一機製的形成找原因,最主要的就是需要平台、商家等其他主體(ti) 分擔相應的責任,最終實現對騎手的評價(jia) 機製從(cong) 結果導向的時間控製轉換為(wei) 過程導向的程序正義(yi) 。各位老師分別從(cong) 內(nei) 容上和技術上給出了建議,首先是論文對“無過錯負責概念”的闡釋不夠清晰,缺乏更係統有邏輯的論證。其次是研究方法不夠成熟,研究樣本過少,建議在獲取樣本不便時可以參考引用新聞案例。最後是部分錯別字問題需要改善。

    第四位展示的是李怡昕同學。她文章的主體(ti) 部分分為(wei) 設立初衷及發展概述、特點及不足之處、改進建議三部分。第一部分厘清了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製度的內(nei) 涵,並將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製度四十年的發展分為(wei) 初創與(yu) 探索階段、成熟與(yu) 完善階段以及鞏固與(yu) 信息化階段。第二部分概括出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製度具有選拔重視外事工作經曆、內(nei) 容的政治性、形式的互動性等特點,存在新聞發言人專(zhuan) 職化程度低、互動形式單一且存在結構性問題、缺乏效果反饋和回收機製等不足。第三部分指出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製度未來發展的製度建議,構建了選拔機製、運作機製、後備機製、互動機製、反饋機製的優(you) 化機製,並提出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製度應拓展網絡空間。點評階段,四位老師提出了以下的建議:注意引用英文文獻的質量,可以尋找一篇英文專(zhuan) 著,參考英文專(zhuan) 著的參考文獻;全國人大是世界上唯一設立新聞發言人製度的權力機關(guan) ,思考有何用意;聚焦於(yu) 小視角,例如,新聞發言人話語分析等;文獻綜述國內(nei) 與(yu) 國外合並論述;部分格式問題有待修正。

    第五位展示的是張司南同學。張司南同學的論文從(cong) 明永樂(le) 朝《明太祖實錄》重修的視角探討史權與(yu) 皇權之間的複雜關(guan) 係以及其背後蘊含的學術與(yu) 政治的爭(zheng) 論問題。論文主要聚焦於(yu) 史權與(yu) 皇權的政治架構、實錄編修的具體(ti) 記錄以及史權與(yu) 皇權的相互互動三個(ge) 方麵展開,並借由明朝相權的湮滅分析史權與(yu) 皇權受到的相對影響最終得出結論:各種權力的分散勢必犧牲帝國的行政效率,損害帝國的利益史權和皇權雖然緊張,但並沒有、也不會(hui) 完全斷絕關(guan) 係因此史權和皇權始終保持著衝(chong) 突的趨勢,但卻保留著緩和矛盾的機遇。田可老師從(cong) 文章細節和內(nei) 容上分別做出了點評,指出了一些引用和注釋不當,並對文章的一些概念錯誤進行指正。對於(yu) 同學難以獲取原版參考書(shu) 的情況,也在答辯後與(yu) 同學私下進行了交流,並提供了可靠的史書(shu) 資源;馮(feng) 先祥老師也對文章的行文結構提供了修改意見,認為(wei) 調整文章結構、精簡贅述內(nei) 容是該同學修改論文的方向所在。曹龍虎老師和葉娟麗(li) 老師也分別作出點評。

    第六位展示的是何漢同學。他的論文題目是《對抗還是讓步?政治過程視角下社會(hui) 運動與(yu) 政府回應態度的研究——基於(yu) 15個(ge) 國家社會(hui) 運動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論文采取分類抽樣的方法,在遠東(dong) 、中東(dong) 、歐美地區分三組選擇共15國家,通過fsQCA方法檢證社會(hui) 運動各因素與(yu) 政府回應態度的關(guan) 係。論文基於(yu) 政治過程理論,從(cong) 政治機會(hui) 結構、動員結構、框架結構三個(ge) 方麵構建模型,展開分析。結果發現,較短的運動時間跨度是導致政府對抗態度的必要條件。政治機會(hui) 較好的國家更傾(qing) 向於(yu) 對抗政策性運動,較差的國家更傾(qing) 向於(yu) 對抗政治性運動。在政治機會(hui) 結構水平較差的國家,參與(yu) 運動的人數同樣影響政府回應態度,人數越少,政府對抗的可能性越高。點評階段,馮(feng) 先祥老師指出文章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問題,應該更加完善社會(hui) 運動的概念界定,以及政府對抗、政府讓步的衡量標準;曹龍虎老師指出,可以考慮更好的選擇樣本的方式,聚焦於(yu) 某一共同文化背景、相似客觀環境下的比較分析,例如歐盟、中東(dong) ;葉娟麗(li) 老師與(yu) 田可老師針對文章的布局安排、引用和注釋格式等做了進一步的指導。

    在第二組會(hui) 場中,第一位展示的是姚淑妍同學,她聚焦的是輔警亂(luan) 象形成的兩(liang) 重邏輯。陳剛老師首先指出展示耗時較長,需要把最精彩的部分拿出來;另外在訪談資料的運用上也存在著一定不足。在論文研究的具體(ti) 問題上,首先是把握表述的尺度——輔警亂(luan) 象在現實中並不絕對發生。其次是在研究方法上,其在訪談法的運用上存在一些問題。除此之外,論文標注也存在著規範性問題,比如“參考文獻”四個(ge) 字要居中等等。陳老師還提出了一個(ge) 研究建議,即聚焦輔警亂(luan) 象的動因,可以就地區間存在的差異進行研究。朱成燕老師認為(wei) 本文“輔警亂(luan) 象”的意涵定位不夠明確,問題不集中。“如何把羅爾斯的正義(yi) 觀轉化為(wei) 中國式的正義(yi) 觀?正義(yi) 的失序第二個(ge) 表述是否有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仔細斟酌。夏守智老師認為(wei) 需要以具體(ti) 案例為(wei) 切入點研究問題,同時應該闡述該案例的豐(feng) 富背景——為(wei) 什麽(me) 可以把它作為(wei) 研究案例去討論輔警亂(luan) 象?文中零星訪談材料的作用是什麽(me) ?此外,文章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yu) ,分析框架的兩(liang) 個(ge) 維度是如何提出來的?

     

    第二位展示的鄒存玉同學的論文主題是漢代讖緯政治傳(chuan) 播研究。三位老師都指出其研究方法中的“縱向研究方法”存有問題,研究框架的設定或應用也有不足。夏老師首先給出了肯定的評價(jia) ,認為(wei) 本研究“很有意思”。不過他也認為(wei) ,本文最嚴(yan) 重的問題是:文言文與(yu) 現代漢語存在語用區別,因此在進行文本分析時需要予以考量。他給出了整體(ti) 性的建議,認為(wei) 該研究可以往博弈論的方向進行嚐試。陳老師則認為(wei) 題目需要進行調整,理論框架也需要去原著中尋找,並指出其排版問題:可以把文章中的表放在附錄,注意一級標題與(yu) 二級標題之間的對應。朱老師認為(wei) 其研究問題不夠明確,並強調研究內(nei) 容不應該被研究框架所限製。

     

    第三位展示的是鍾承璋同學,他研究的是象征政治學視角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並把重點放在了對其中革命性元素的尋找。陳老師認為(wei) 該選題有一定想象力,但是在文本寫(xie) 作方麵有較大漏洞。特別是在論文格式上:格式不規範——排版,包括注釋、參考文獻,以及標點符號等都存在一定問題。朱老師指出其題目上的缺陷,即意義(yi) 表達不是很明確,副標題不太合適。夏老師則針對其研究對象進行了提問:這一政治符號的特色在當時的語境下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武漢長江大橋的區別或者研究的特殊性在哪裏?並指出,與(yu) 其研究大橋在當時的意涵,不如研究其“穿越曆史時空之後的當下意涵”如何。

    第四位展示的吳成漢同學以“豐(feng) 縣八孩事件”為(wei) 例,探討政府公信力危機的生成及化解問題。對此,夏老師肯定了他對事件案例的梳理比較細致。同時也指出,文獻綜述部分與(yu) 研究問題的相關(guan) 性、聯係性存疑,並建議應該聚焦案例事件本身,拋去一般化的問題解決(jue) 路徑,即文章第四部分的政策建議。幾位老師均對文章的研究方法“跨學科研究法”提出了質疑。此外,朱老師強調案例的選取原因需要作出說明——為(wei) 什麽(me) 選擇“豐(feng) 縣八孩事件”作為(wei) 典型事件來分析?而在文章的結構設置上,應該考慮具體(ti) 有哪些因素會(hui) 影響到政府的信任危機,並且建議把各個(ge) 因素分為(wei) 不同的部分分別展開。第四部分可以改為(wei) 對已有研究進行理論上的回應。陳老師則關(guan) 注到論文寫(xie) 作格式上的細節規範,比如,腳注和夾注不能並用、正文部分事實資料的引用規範、參考文獻的格式規範等問題需要加以注意。

    第五位展示的是袁彤同學,她以《人民日報·海外版》“俠(xia) 客島”微信公眾(zhong) 號來研究官方話語策略的彈性。夏老師認為(wei) 其“可操作性不夠強,研究得太泛化了”,並就其寫(xie) 作框架為(wei) 什麽(me) 分為(wei) 國內(nei) 和涉外提出疑問。朱老師提出其沒有理論框架,需要以一個(ge) 好的研究方法,按照方法步驟進行文本分析,對於(yu) 公眾(zhong) 號的文本如何獲取、處理和分析一並給出意見。抑或,要設計一個(ge) 分析的維度,比如提取相關(guan) 的主題,再對主題進行分析等。陳老師也認為(wei) 其缺少好的結構框架——針對什麽(me) 議題應該選擇什麽(me) 樣的策略。再有就是文章分類的依據,理論邏輯等方麵還有待說明或完善。

    在全部展示完畢以後,同學們(men) 就老師們(men) 所提出的問題或者建議分別進行回應:同學們(men) 都虛心地接受了老師們(men) 的意見和建議,並對展示過程中一些表述不清楚、不完整的地方作出相應的補充說明,回答了老師們(men) 的疑問,並對老師們(men) 表達了自己的感激。在答辯環節結束以後,老師們(men) 進行了討論和評選,他們(men) 意見一致地認為(wei) 第二組同學表現優(you) 良,給予了“全員通過”的結果。

     

     

     

     

    在兩(liang) 組答辯均宣告結束後,所有老師們(men) 經過協商討論,一同宣布了同學們(men) 的獲獎情況,其中,何漢、鄒存玉兩(liang) 位同學獲得了此次學年論文答辯的一等獎,張司南、張子健、姚淑妍、吳成漢等四位同學獲得了此次學年論文答辯的二等獎。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2020級政治學與(yu) 行政學專(zhuan) 業(ye) 學年論文答辯宣告圓滿結束!


    (政治學與(yu) 行政學係 何漢 吳成漢 供稿)

     

     

    Copyright ©2011-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杯直播网地址:世界杯直播网鄂ICP備05003330鄂公網安備420106020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