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馮(feng) 存萬(wan) )3月28日,來自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的近20名專(zhuan) 業(ye) 教師參加了“武漢高校第一屆國際政治類本科專(zhuan) 業(ye) 課程教學模式研討會(hui) 。”本次會(hui) 議由世界杯直播网主辦,該院國際關(guan) 係學係外交學專(zhuan) 業(ye) 牽頭承辦。2026年世界杯时间赛程直播副院長向運華教授出席會(hui) 議並致辭。

第一研討環節圍繞《國際政治學概論》的教學模式展開。湖北大學的熊興(xing) 老師認為(wei) ,《國際政治學概論》是一門基礎性、前導性的課程,在授課大綱中應對國際政治理論作全麵的普及與(yu) 歸納,同時設置一定數量的專(zhuan) 題講授環節,以增強該課程與(yu) 實踐相聯係的特性。武漢大學的封永平老師指出,該課程的基本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部分章節內(nei) 容仍然以西方中心主義(yi) 為(wei) 主導,需要結合國際形勢變化,對國際政治新動向作出理論闡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李明月老師介紹了該課程的課時設置與(yu) 教學經驗,認為(wei) 采取相應的重大問題時事研討、運用智慧教室等教學軟件,可以較好地提升課程教學效能。

第二環節的研討主題是《國際關(guan) 係理論》的教學模式。華中師範大學的胡宗山老師在總結十餘(yu) 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二次教學法”,認為(wei) 對重要理論的多次、反複深入探討是切實可行的教學路徑。湖北大學的林嫻嵐老師與(yu) 武漢大學的何祥武老師就教材的選用、理論流派的選擇、理論講授的深度與(yu) 方式等談了各自的見解,認為(wei) 緊密結合國際形勢變遷及學生的專(zhuan) 業(ye) 深造、就業(ye) 意向等多維因素,可以在教學材料和教學方案設計上作出更有意義(yi) 的嚐試。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臧揚勤老師從(cong) 課時、學分設置等方麵提出幾點意見,認為(wei) 《國際關(guan) 係理論》課程應作為(wei) 國際政治類本科專(zhuan) 業(ye) 的主幹核心課程,確保其足夠的教學時長,進而保證學生理論分析能力的鞏固與(yu) 提高。

《國際關(guan) 係史》的教學模式是第三研討環節的核心議題。武漢大學的戴紅霞老師認為(wei) ,《國際關(guan) 係史》是國際政治類本科專(zhuan) 業(ye) 的基礎課程,客觀上存在著時間跨度大,國別事務多等特征,對本科學生全麵學習(xi) 而言具有明顯的挑戰,因此,授課教師應理清思路、分清階段、遵循主流線索、緊扣關(guan) 鍵事件並結合重要國家及人物,對國際關(guan) 係曆史、特別是現當代國際關(guan) 係史進行抽絲(si) 剝繭式的教學。華中師範大學的劉明周老師認為(wei) ,《國際關(guan) 係史》與(yu) 《國際政治學概論》等其他課程存在互為(wei) 依存、彼此支撐的關(guan) 聯,例如,從(cong) 國際關(guan) 係曆史的角度解讀國家實力和國際格局等基本概念,既能夠強化學生對曆史發展的認知,也有助於(yu) 其他課程教學時數的合理設置。湖北大學的外籍教師Aline對《國際關(guan) 係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給出了良好的建議,一方麵,在雙語教學模式中,語言溝通有效性應作為(wei) 核心考量因素,在各個(ge) 環節予以落實;另一方麵,shocking question等方式的引進,可以激發學生對國際關(guan) 係曆史的興(xing) 趣與(yu) 求知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臧揚勤老師介紹了該校《國際關(guan) 係史》課程教學團隊的分工合作模式,並對以重大曆史事件為(wei) 切入點的教學模式做了詳細的闡述,他認為(wei) 合適的教材選用和明確的讀書(shu) 範圍,均是本課程教學的必要環節。

在第四環節,華中師範大學的趙長峰老師、湖北大學的謝丹老師、武漢大學的馮(feng) 存萬(wan) 、邢瑞磊、申紅果、葛建廷老師也對國際政治類本科專(zhuan) 業(ye) 新課程的開發與(yu) 建設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而全麵的探討。
本次會(hui) 議是武漢地區高校國際政治類本科專(zhuan) 業(ye) 為(wei) 促進教學及學術繁榮而開展的一次積極嚐試。與(yu) 會(hui) 老師一致認為(wei) ,作為(wei) 中部地區高校的國際政治類專(zhuan) 業(ye) ,應充分了解並適應國際形勢及我國對外交流的客觀要求,認識到自身的有利因素及限製條件,通過積極溝通、共謀發展、教學相長的合作模式,構建常態化、科學化的教學研究及實驗平台,提升武漢地區高校的國際政治類本科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水平,最終實現我國涉外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的均衡發展。